《念宫阙·千里》第一章:卫无忌之死

公元前117年,西汉卫府。
本是郁郁葱葱三月天,桃红柳绿的好时候,却见卫府上下布满丧幡,临时搭建的灵棚下放着口棺材,棺材以整块的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各种难得一见的陪葬摆放其中,细看之下,棺材之人,眉目疏阔,五官俊朗,双目闭合,若不是躺在棺材之中,根本看不出是已逝之人。
而在灵堂前守孝之人,尽皆是府中奴仆,他们跪着,惶惶不安,心神难定,如行尸走肉般也难掩泫然欲泣之像。然而多日的哭丧已然耗尽了他们的泪水,如同风干的陈皮,形容枯槁,再也挤不出一滴眼泪,但观其面容,哀默愁苦,无一不发自肺腑。
一个灰衣小厮,腰间缠着白带,偻着身子,走进了灵棚,他轻声轻脚的走到了前排,附身在卫府大管家身边轻声说道:
“大管家,二公子…还是不愿意前来。”
被称作大管家的人面色一沉,嘴角动了动,合上了眼眸,沉默半晌,才睁开眼道:“二公子不想来就不来吧。”
弟守兄丧也不是必须的,大管家在心底这样说服自己,更何况将军鸩杀了公子矜,自那以后,大将军和二少爷早就是形同陌路了。
那小厮一听就急眼了,“二公子不来,谁来为将军捧灵摔盆。”
小厮口中的卫无忌,正是棺中之人——卫府大公子卫无忌,一杆长枪,纵横沙场,鲜有敌手,年纪轻轻,便已然受封冠军侯。在去年底与北麓国开战时,率领轻骑,大挫匈奴,开疆扩土立下不世功勋。
可惜天纵英才,却英年早逝,今年开春,一场急病便去了性命。
大管家没回答小厮的问话,抬头看了眼天色,“时辰到了。”他率先站起身来,指挥众人做事。
封棺,起灵、、、
正当大管家准备命人抬棺的时候,又一个灰衣小厮小跑着走了进来,不等大管家训斥于他,急忙说道:“大管家,天使来了。”
“快去请二公子。”大管家神色一凝,又吩咐道: “快去准备香案。”
卫府接过很多次圣旨,流程自是不必是大管家担心,让他担心的二公子。二公子不愿插手将军的后事,由他代劳,可这天家使者前来宣旨,可不是他能代劳了,避而不见也是重罪啊,大管家暗暗祈祷二公子这次不要意气用事,大管家一边想着,一边朝着中庭赶去。
另一边灰衣小厮得了大管家的命令,赶紧去找二公子,他很快来到了卫无忌的院门外。
“二公子,有天使前来宣旨,大管家请您过去。”
小厮惴惴不安,二公子自从被将军幽禁之后,再也没出过院子大门,就连将军停灵这些天也没有出来过,他上次还是为二公子准备衣服进去过一次,远远的看了一眼,那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
中间许多龃龉,他一个奴仆不好评价,只盼着这次二公子能够出门,让将军的后事能够顺顺利利的完成。
小厮提心吊胆了半天,只觉得过去了许久,正准备再次出声,木门吱呀一声开了。
卫无恙走了出来,神色平淡,不见喜怒,一身素衣,竟有些空荡荡的样子。
小厮赶紧上前,“二公子,请为我来。”卫无忌微微点头,也不言语,跟着这个陌生的小厮往外走。
中庭早已备好了香案,在大管家见到前来的卫无恙,松了口气。
卫无恙信步走向天使,天使是陛下的近侍,可卫无恙并不认识他,可卫无恙也不在意,他神色肃穆,纳头就拜,“见过天使。”
近侍也是神色凝重,看上去一点也不在乎卫二公子的态度声音,“卫二公子请。”
卫无恙直接跪下,近侍也不二话,上前宣旨。
“元狩六年三月初三,天子制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藉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今幸得骠骑将军冠军侯无忌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然今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朕心甚痛,无忌生前克敌服远,英勇作战,开疆扩土,赐其陪葬茂陵,谥‘景桓侯’。”
“草民卫无恙替兄长无忌谢陛下隆恩。”
卫无恙垂头,双手上抬,近侍将圣旨放于卫无恙的手中,还安慰道:“还请卫二公子节哀。”
卫无恙站起身来,对着近侍点头示意,没有说话。
只是自己节哀什么呢?他的所有情绪早已随着公子矜而去。
卫无恙目送近侍离去,待其出了大门,便把圣旨放于香案之上,转身准备离去。
“二公子。”大管家出声道。
卫无恙转过身来,看着大管家,一言不发,眼神似是在询问大管家有什么事?
“今天是侯爷下葬的日子…您…”
卫无恙的面色有了波澜,瞳孔里尽是嘲讽,“陛下亲遣铁甲军,整以成阵,长安以始,直至茂陵,想必王公贵族,世家侯爵也会设灵棚相送,”卫无恙一字一顿,叩击人心,“兄长陪葬茂陵,得谥‘景桓侯’,极尽哀荣,还需要我这个一介草民做什么呢!”
都是在最好的年华去世,一个风光大葬,一个却只有黄土一捧,卫无忌你当年鸩杀公子矜,今日这般英年早逝,是否应了那句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呢!
<<<<<<<<<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现代,尽可能按原视频的顺序写,因为原视频的时间线非常完美。
现在写的是公子矜被鸩(zhen,容易错认“鸠”,亲身经历)杀后,卫无忌病逝的故事,不长。
设计原因:想过单独写一个故事,大背景是世家门阀林立,皇权旁落。
卫无忌拿的剧本人设是君臣相得,士为知己者死的剧本,他做这一切是为了汉帝。
原做陛下手中刀,披荆斩棘,在所不惜。
世家掌权,手握私兵,从朝野勾结到军营,皇权摇摇欲坠。所以卫无忌鸩杀公子矜,引发外部矛盾,促使朝堂内外拧成一股绳,就是转移矛盾,这就是他鸩杀公子矜的理由,还有细一点背景,就是公子矜的兄弟死光了,卫无忌鸩杀公子矜,北麓王后继无人,北麓国会内乱,此消彼长,打败北麓国。
背弃邦交,幽禁手足都是为了大汉,站在卫无忌的立场也可以理解他!心疼一下卫无忌。
至于英年早逝,因为卫无忌原型是霍去病,还有一点私心,为老大报仇,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