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守艺?一个豫剧女演员在直播间自救


电影《满江红》大火,其“豫剧+摇滚”的配乐也随之爆火出圈,并将河南豫剧带到了聚光灯下。可比起热闹一时的电影BGM,全国还有近10万豫剧从业者,寂寂无名,不被看见。
谋生?还是守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回避这道现实选择题。出生在三代梨园世家的豫剧演员付娜娜,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样本。
当传承的重任和生活的负担,两面夹击时,她选择靠直播“自救”, 200多万粉丝带给付娜娜比以前高几倍的收入,但与同量级的网红年收入动辄百万相比,她只能算是清贫。
也许戏曲早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华盛景,可一个个鲜活的曲艺人,仍在顽强坚守着这块阵地,于他们而言,守住初心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直播间里的终点娜
“戏曲主播打不过人家,很正常。”
前几天,在快手直播PK连麦对战,付娜娜输给了一个颜值主播。对方提出的惩罚,是让她跳小野猫的舞蹈。
粉丝在公屏上留言,为她打抱不平,“明明你更有才艺”,她笑着说,“没关系,不就是跳舞吗”,但神色却透着一点失落和黯然。
每晚直播,她都先唱几段豫剧,又怕粉丝烦闷,便找一些跨行的主播PK连麦。她赢了,就让对方学唱几句豫剧《花木兰》。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简短几句唱词,有的主播张了几次嘴,也不知道怎么开腔。也有主播学得饶有兴趣,还告诉粉丝,多多支持曲艺人。
虽然是一名豫剧演员,但快手戏曲主播“终点娜”,是付娜娜更被大家熟知的身份。每天,都有几千人,跟她一起沉浸在戏中。
“苍天啊!任由这世道颠倒,难道你也欺良善。”每次直播唱完豫剧《清风亭上》,付娜娜都忍不住落泪。
她对豫剧的全情投入,正是讲究以情带声,以声带人物的豫剧魅力。很多人称赞,豫剧拥有强大的情感力,是最接地气的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西方人则称它为“东方咏叹调”。
“我虽然听不懂,可看你唱戏时落泪了,就被带入戏里了。”这是5年前,付娜娜刚直播时,一个粉丝的留言。提起这件事,她依然很感动。那是一个00后粉丝,原本不了解传统戏曲,是从别人直播间看见她连麦唱戏,才关注了付娜娜,之后便喜欢上豫剧,还尝试着学唱。
那是付娜娜第一次在快手平台感受到传承的意义。
5年过去了,她不仅收获了200多万粉丝,让更多人了解豫剧、爱上豫剧,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她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获得《梨园春》擂台赛周冠军;获得河南省第十四届戏曲文华表演奖。

一个唱豫剧的女生,从乡村小舞台一路走到今天,在戏曲并不繁盛的当下,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和掌声,这让她无比珍惜。为了不消耗这得来不易的名气,她甚至拒绝了所有商演。
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要想遵循内心、坚守原则,并非易事。幸好,在庸常的物质世界之外,她还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快手直播间,又能唱戏,又能养家,还能传承。”这是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生活,也是她的父辈们,从未曾见过的生活。
唱豫剧,是无奈也是必然
第一次登台时,付娜娜只有6岁。
她客串演出了《包青天》里陈世美的孩子,只有一句词,但需要哭着唱出来,“我爹为啥不要我跟我娘了?”她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本来是个悲剧,观众见小姑娘哭得那么认真,都拍手大笑。
年幼的她,一点没怯场,因为演秦香莲的演员一直牵着她的手,那个人是她的妈妈。从台上下来,奶奶兑现了承诺,给了她2块钱。
付娜娜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奶奶、妈妈、爸爸、叔叔都是豫剧演员,家里还成立了一个豫剧团。演花旦的奶奶在当地小有名气,还曾与豫剧大师崔兰田同台演出过。
她的跟团生活,是从母亲怀着她便开始了。那会儿,豫剧正兴盛,各村经常办庙会,也都抢着请戏班子去演出。家里的小剧团,台口也排得满满当当。
戏台一般都搭在空旷的地方,离村子比较远,可一听说戏班子来了,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看戏。“当时娱乐生活比较匮乏,也没有智能手机。”河南安阳是有名的豫剧之乡,当时很多来听豫剧的人是懂行的,都能唱上两句,演员唱错一个调,观众都能听出来。现在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更谈不上会唱。
天天跟团的小女孩,四岁就成了小戏迷。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却能很快“入戏”。妈妈在台上唱《麻女传奇》,听到悲伤处,她就蹲在台下哭。有时,遇到熟悉的豫剧选段,还跟着哼上几句。
直到7岁那年,母亲把她送到了姥姥家上学,不再让她跟团。唱了一辈子戏的父母,并不希望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只想让她好好读书走出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还在县城买个小房子,11岁的付娜娜,开始了一个人的独居生活。
每次见她拎着一把菜放学回家,邻居阿姨便一脸羡慕地说,“看人这孩子,多懂事。”可这样的日子,她一天也不想过,常常一个人在空旷的房间大哭,“实在是太想爸爸妈妈了。”
这种煎熬,消磨了学习的心思,让她只剩一个念头,“学会唱豫剧,就能跟着父母在一起演出了”,这也成了她坚定选择豫剧的初因。
初中毕业,母亲见她成绩不太理想,又喜欢唱戏,便不再反对,还送她去艺校学习。现在回想,父母的妥协其实也是曲艺人的无奈,“唱了一辈子戏,也没法帮子女找到豫剧以外的谋生行当。”
终于实现了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梦想,但直到真正开始学戏后,她才明白,父母当初坚决不让她入行的良苦用心。
“太苦了,演出很苦,练功也很苦。”从早上8:30开始演,晚上10点多结束,忙起来连口水也喝不上。有一次去村里演出,安顿完演员,没有多余的房间,父母便带她住进了羊圈,“油纸铺地上,躺下就睡,凌晨5点还得起来练功。”
付娜娜腿长但很硬,压腿总是疼哭,下腰也很痛。老师见她动作不标准,就拿棍子打。母亲心疼得偷偷掉眼泪,问她后不后悔,她咬牙说,“不后悔”。
她不敢动摇,怕不学戏了,就又得一个人回去生活。慢慢坚持着,竟愈发地热爱豫剧。其实,她对豫剧的热爱,很早就潜在心底。
9岁那年,母亲给她12块零花钱,她什么也不想要,非要一双旦角穿的绣花鞋。那是一双水粉色的鞋,鞋面两侧绣着黄绿相间的草花,前尖还坠着一个粉色的穗子。
穿着这双漂亮的绣花鞋,她在班级表演了一段豫剧。这个成绩不太优异的女孩,第一次看见老师和同学赞许的目光。那一刻,好像有颗种子在心底发芽了。
17岁那年,她第一次演 B角,反串演唱《白蛇传》的许仕林,演到最后一场祭塔哭母亲,她真挚又细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且持续了很久。
“我要唱一辈子豫剧!”那一刻,她在心里暗自发誓。可距离誓言只过去8年,在豫剧演员的黄金时期,她的梦想之花就凋零了,差一点永远离开豫剧的舞台。
重返舞台
“这孩子是老天爷赏饭吃”。
每次,她学戏特别快,就能听见这样的夸赞。一台主角戏,别人一般要学10天,她3天就能学完。15岁跑龙套,17岁演配角,半年之后,她就唱了主角。而这个过程,大多数演员都得四、五年。她的妈妈和奶奶,也是唱了五、六年配角,才唱到主角。

可惜,当时的付娜娜并不能预料,这个异于常人的超快速成长路径,却给未来的她,埋下了不幸的伏笔。
年纪轻轻就成了台柱子,她并没有懈怠,反而练功更加勤勉。曾经的一次失误,让她一直铭记在心。
演出《东方夫人》时,她在舞台上耍空心枪,结果掉在了地上。那天特别热,她穿着厚厚的戏服,有点中暑,没拿住枪。“台下练了很多次,还是失误了。”此后,哪怕只是一个踢腿动作,她在台下也要踢上千次。
唱豫剧十多年,她很少再有失误,25岁那年的舞台事故,直接终止了她的豫剧生涯。那天,她随剧团下乡演出,刚要起腔唱《穆桂英》,突然嗓子失声了。她吓得浑身发抖,直冒冷汗。
幸好,幕后有个同事及时发现,赶紧拿话筒把声音接上,她对着口型勉强唱了下来。“对演员来说,戏比天大,再大的事也不能垮在台上。”
下了台,她感到一阵后怕。“当时如果没人救场,那种状况,真是要被观众轰下去的。”她不敢想象。
医生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声带有个小节,要禁声,想完全恢复以前的嗓子,不太可能了”。其实,嗓子出问题,早有先兆。她现在回忆,“就是当年演主角太早了,嗓子没彻底发育好,唱了太多的戏。”
失声之前,她就已经感觉到嗓子不舒服了,但她是台柱子,怕影响剧团演出,不敢休息,只能一直连轴唱。出事那天,她的戏都排在一起,一天连唱了三场,一场两个半小时,直到嗓子发不出声音。
前几天,她在快手直播时唱了一首《青藏高原》,调起高了,没太发挥好,她还跟粉丝感慨,嗓子没坏之前,唱这样的歌都是轻轻松松。
失声那段时间,她哭了很多次,始终无法消解心中的痛苦,一气之下,还砸了心爱的青衣头面。那是花3000多买的,是她大半个月的工资。“当时就是很气自己,怎么就成这个样子了。”
没了演出,也意味着没了收入。总不能一直躲在房间调整情绪,她要找工作,毕竟还得谋生。“可除了唱戏,我什么也不会。”
2016年,在朋友的引荐下,她开始卖化妆品。原本这份工作,收入完全可以超过唱戏。可她不喜欢,没办法全情投入,干了一年多,每个月也只是勉强收入2000元。
那段时间,她不敢听豫剧,不敢看演出。总觉得,这辈子也许没希望了。她想彻底忘掉豫剧,可那感觉,就像挖肉剔骨一样更痛苦。这种情绪折磨她一年多,直到结缘快手。
早在剧团唱戏时,她就总刷快手,当时豫剧团同事也都有快手账号,还经常录一小段视频发上去。卖了一年化妆品,付娜娜发觉,自己始终放不下豫剧。2017年,她尝试在快手上发些唱段,试探性地看看还能不能再继续唱。
她录了豫剧《花木兰》选段,悄悄发在当时还没有粉丝的快手账号上。那种想被看见,又害怕被看见的紧张,不亚于第一次登台。没过多久,这段视频就被她删除了,“总感觉不太满意”。
慢慢唱着唱着,她发现嗓子恢复了许多,虽不如以前高亢、清亮,但运用一些技巧也能唱。她录了一段《打金枝》选段,未施粉黛,穿着一件简单、朴素的黑毛衣。这个视频在快手播放量12.6万,点赞量4千多,评论区一片好评。
粉丝的赞扬,让她信心倍增。2018年11月份,她尝试第一次直播。起初,直播间只有10多个人,但她并不灰心,“只要有一个人听,我就好好唱”。如今,每晚直播都有2000多人在线,对于戏曲主播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数据。
有一场直播,因为连线大V,吸引了5万多人在线听戏,这也是她直播人数最多的一次。那天,她特别兴奋,“那么多人来听我唱戏,线下演出,最多一场观众,也就1000多人。”
快手直播第2年,还一个巨大的惊喜,在等着她。嗓子慢慢恢复后,她的音域变得更深厚、宽广,与旦角柔细的嗓音风格不符,更适合反串须生。她便常在直播间唱须生“李派”戏,《程婴救孤》、《苏武牧羊》等“忠孝节义”四部曲。总有粉丝评论,“唱的真有李树建的味道”。
2020年,中国剧协副主席、知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入驻快手,付娜娜的粉丝常去他的快手号,推荐终点娜。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李树建看了她的表演后,评价非常高,“没在专业院团演出过,但她的水平不亚于地市院团的一些主演”。作为知名豫剧艺术家,他非常支持豫剧演员,以直播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喜欢豫剧,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李树建曾任河南豫剧院院长,对民间院团特别了解。“河南有民营院团2000多个,疫情期间,有20%的剧团因为没有收入暂时解散”。他呼吁大家多支持豫剧演员,尤其一些底层豫剧演员,真的特别难。“对他们来说,没演出就没有收入,有些人只能去工地干活,或送外卖”。
与那些处境艰难的豫剧同行相比,付娜娜还算幸运。较早进军快手的她,靠直播唱戏,也能有不错的收入。以前,在民营剧团演出,她场场演主角,一个月收入5000多,现在的收入是之前的好几倍。
2020年4月25日,付娜娜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那是她第一次走进李树建快手直播间演唱,也是她正式拜师的日子。曾经在付娜娜心里,李树建“是远在天边的人”,如今她跟着师傅一起,在快手开启了新的舞台。
谋生还是守艺?
付娜娜的粉丝大多是50后、60后、70后,年轻人并不多,这也跟喜欢听豫剧的观众年龄段,基本吻合。
一开始在直播间唱豫剧,很多人并不接受,“唱的这是什么啊,也听不懂”,看到这样的反馈她也会偷偷地哭。之后,为了吸引更多人喜欢豫剧,她尝试把流行音乐与豫剧结合,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效果很好,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却遭到个别专业人士的批评,“这不乱整吗,也不是原汁原味的豫剧了”。
师傅李树建一直鼓励她,还拿自己的经历举例。当年,他也曾给传统曲目创新,遭到许多非议,甚至还有人给他发短信,直接说,“这不就是垃圾吗?”但他不曾灰心,也没有放弃。
在李树建看来,“缺少改良和创新,没有精品,才是戏曲日益低迷的真正原因”。他也提醒徒弟,创新不能迈大步,每次创新40%就足够了,要先传承,再创新。
其实,除了传承重任,付娜娜的创新还面临着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怕时间久了,大家厌倦了,就没流量了”。她不直播带货,不接广告,不接商演,全部收入来源就是直播打赏,粉丝少了,会直接影响收入。
李树建并不反对徒弟们接商演,但要求必须接正规的商演。“戏是演给人看的,没人看,戏曲就会走向消失,再说豫剧演员也不能饿着肚子演出。”
小有名气后,付娜娜也有不少商演邀约,但她都拒绝了,因为没办法规避潜在的风险,“万一邀约的演出不合法怎么办?演出结束有私人宴请去不去?临时串改不健康的唱词要不要妥协?”
为了留住粉丝,付娜娜在直播间除了唱豫剧,还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也唱流行歌曲。这些才艺,都是她自学的,“我想多一点技能,也能多吸引一些人来看。”
每晚直播5个小时,只要有粉丝在,她就不敢下播。一度她也很迷惘,守艺和创新的天平,来回摆动。偶尔,看见唱歌主播涨粉快,人气又高,也会有落差感。
很多人跟她说,“你改变一下,多唱歌人气就上来了。”还有人说,“你一直唱戏,唱到天花板,也高不到哪去。”
她知道,多唱歌就能涨涨人气,可又怕失了曲艺人的责任与担当。但更令她难过的是,那些打击她的人,不是对她没信心,而是对传统戏曲没有信心。
付娜娜招了三、四个徒弟,跟着她学做戏曲主播。这几个人,选择豫剧全是受家庭影响。她也坦言,如果不是父母做这行,也不确定会不会选豫剧。幸好遇到快手,让他们展示的舞台更大,观众也更多了。
200多万粉丝,带给付娜娜比以前高几倍的收入,但与同量级的网红比,她还算清贫。常常听到,有些唱歌的网红,年收入动辄百万、千万。有时,直播间人少了,便会焦虑。但她不敢动摇,“一旦动摇,节奏被打乱,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她清楚地知道,选择做曲艺人,便不能名利双收,甚至不能感到不平衡。否则很难坚持下去。每当生出羡慕别人的想法,她就唱豫剧,来压制贪念,提醒自己,“要知足,更要感恩”。
一有时间,她就去内黄县特殊教育学校给孩子们义务上课。身为名誉校长的她,还从自己的收入里挤出一部分,给孩子们买学习、生活用品,为师生送肉,改善伙食。

她还成立了内黄县爱心公益社团,去养老院给老人们演出,送慰问品,为环卫工人送棉衣。从2018年到现在,累计做公益投入20多万。
元旦前一天,在快手直播聚光盛典的舞台上,付娜娜反串演绎了豫剧《大登殿》选段。一身红色官服,黑色长胡须,脚蹬5公分云靴,身高170公分的她,须生扮相让人眼前一亮。

“唱腔深沉、苍劲,高低音把控得当,用气、吐字和润腔都恰到好处”。同台演出的师傅李树建,对她的表演也不吝溢美之词。
性格固执的付娜娜,认为固执带给她唯一的好处就是坚持。“唱戏是我自己的选择,唱一辈子戏,也是我的选择。”
一如她在快手的名字,就是对豫剧的执念,“终点娜,把终点目标当成起点的动力”。她希望,有更多人因为她喜欢上戏曲;也希望,未来的自己,能站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一次豫剧专场。
人生漫长,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但每个人都在拼命地活着。也许戏曲早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华盛景,可一个个鲜活的曲艺人,却仍然顽强坚守着这块阵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英雄主义?“一人一技,一技一生。”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小未
编辑:裴大哥 | 丑橘
图片:终点🎶娜(快手ID:239260822)
豫剧人李树建(快手ID:yujurenlishuj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