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玄怪录】卷四·张逢
贞元末年,南阳人张逢在岭外游玩,到了福州福唐县横山县。
当时雨水刚歇,夕阳斜照,风景鲜艳明媚,又有丝丝缕缕的薄雾,赏心悦目。张逢拿着手杖寻找美景,不知不觉就走远了。
他遇到一片细密的草地,长宽都有百多步,草色青翠,让人欢喜。草地旁边有一棵小树,张逢脱了衣服挂在上面,又把手杖倚靠小树放着,扑到草地上,左右打滚。玩得高兴,还装作野兽行走的样子,等到自己尽兴起身,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老虎。身上的花纹明亮顺滑,张逢估摸着自己爪子牙齿锋利,身上魁梧有力,应当是天下无敌了,于是腾跃起身,翻山越岭,快如闪电。
夜深了,张逢觉得饿了,就顺着村落缓慢走着,狗、猪、马、牛之类的动物,一个也没能吃到。
张逢灵光一闪,自言自语:“我应该去吃了福州郑录事。”然后就到路边埋伏着。
不一会,南边来了一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候吏等的郑纠。
张逢听到有问来人:“按照福州郑录事的行程计算,应该是在前面的客栈休息,可知道郑录事什么时候出发来这?”
来人说:“我离开那里的时候,听闻他是在穿衣,一会就到。”
候吏问:“郑录事是一个人来的还是有人陪同一起?我担心拜见他的时候拜错了人。”
来人说:“三个人里面穿着惨绿衣服那个就是了。”
当时张逢还在埋伏着,候吏详细询问来人,就像是帮张逢一般。张逢既然知道了详细情况,缩了缩身子耐心等着。
过了一会,真的郑纠来了,他身后跟着一堆人,穿着一件惨绿衣服,身形肥胖,端正走来。
郑纠走到张逢埋伏的地点,张逢冲出来把郑纠叼走,冲着山上跑去。
当时天还没亮,没有人敢追老虎,张逢得以饱餐一顿,只有肠子、头发没有吃。
张逢在山林里闲逛,一只老虎显得孤单,忽然想到:“我本来是人啊,为什么要当把自己困在山林的老虎呢?去我变成老虎的地方可以变回去吗?”张逢沿路走回去,天色渐晚,张逢找到了那片草地,衣服还在树上挂着,手杖也在树边,草色还是那般青翠。张逢扑到草地上打滚,尽兴才起来,果然变回了人。穿好衣服拿着手杖回家。昨天来,今天会,刚好一天。
话分两头,张逢的仆人找不到张逢,询问邻居,有邻居说张逢拿着手杖爬山去了。仆人在顺着山间岔路寻找,一直没找到张逢。
等到张逢遇到仆人,仆人又惊又喜,问张逢是到了哪里。
张逢撒谎说:“我在山里面找到一处山泉,旁边有一座山院,我和院主人谈论佛理,沉迷其中忘了时间。”
仆人说:“今天黎明时分附近跑出来一只老虎,吃了福州的郑录事,就连残骸也没有找到。山林里面野兽凶猛,最好不要独自出游了。先生没有回来的时候,我好生担心。先生平安就好。”张逢继续回家。
元和六年,我到了淮阳,住在公馆里。官吏请吃饭,客人里有人提议玩游戏:“到自己喝酒了,各自说一些奇异的事情,说的事情不奇异就罚酒。”
轮到张逢的时候,他说了横山的事情。
末席那里坐着郑遐,是郑纠的孩子。郑遐瞪大眼睛站起来,拿着刀就要杀了张逢,说要为父亲报仇。
众人把他俩隔开,郑遐还是很愤怒,就和郡将原原本本说了这件事。郡将把郑遐送往淮南,下令舟子不能让郑遐渡江回来。
张逢往西边去了,改了名字来躲着郑遐。
有坊间议论说:“知道了父亲的仇人,这仇是必须要报的。但是不是张逢故意杀郑纠。要真是有意杀郑纠,郑遐当年也是躲不过的。”有的人离开后,有的人始终没能报仇。
吁,这件事也算是奇异了。

张逢此篇,我非常推荐大家去看原文,里面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我只说我看到的。
第一种理解:张逢不能真的变成老虎,所以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了——老虎哪来的?我个人认为是心中的恶意占据上风,所以张逢变得肆无忌惮。变回人那一段“单然无侣,乃忽思”就像是行凶后因为恐惧、空虚等原因回归本心。至于前文提到郑纠身后那一堆人看到老虎与我的揣测相悖,原因也简单。李复言是在元和六年听到张逢说这件事,张逢既然编造了自己变成老虎,那就得把谎圆回来。
第二种理解:这是一篇讲佛理的文字。张逢人是善念,张逢虎是恶念。善恶之争,刚好是佛家一直喜欢探讨的。文本里也有提示,仆人问张逢去了哪里,张逢说:“共谈释教,不觉移时。”文本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是:“遂遁去而不复其仇。”注意,这里是没有主语的,到底是谁遁去?放下了仇恨的又是谁?
姑妄听之,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