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硅谷银行破产

2023-03-15 10:14 作者:上财金融硕士考研  | 我要投稿

 一、新闻

        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美国传来大消息,曾经著名的网红银行“硅谷银行”破产。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在当地时间3月10日宣布关闭硅谷银行,并任命FDIC为破产管理人。

二、起因

硅谷银行更多是个体银行经营风险。硅谷银行此次事件的原因:硅谷银行在存款结构单一、以及资产端配置能力较弱的“脆弱性”,被美联储大幅加息放大,最后导致“挤兑”以及最终破产。

硅谷银行客户存款结构单一。硅谷银行客户结构中PE/VC、科技及生物医药等占比过高,超过存款总额的50%,而美国加息之下该类型客户受损最多(大幅加息导致该类型企业的估值水平下降、融资困难、现金流紧张等)。2020年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良好的资金流动性,科技公司获得的这些资金中部分又进入硅谷银行成为存款。截至2022年Q1,硅谷银行客户存款总额达到1980亿美元。在此之后,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缩表,科技及生物医药等初创企业估值水平下降,并且开始出现融资困难现象,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导致企业不得不提取在硅谷银行的存款。硅谷银行存款总额自此下滑,2022年底客户存款总额下降至1730亿美元。其中无利息存款总额从2022Q1的1260亿美元下降至2022Q4的870亿美元,硅谷银行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贷款的条件是要求企业存款无息,无利息存款总额规模骤降表明该类企业在大量提取存款。

资产端配置能力较弱的“脆弱性”,被美联储大幅加息放大。借短投长,资产负债久期差太大,在加息环境下,面临严重流动性风险。在存款客户存在不稳定性的特点下,硅谷银行应该在资产端放置更多的现金来满足不确定的存款流出规模,但实际在资产端2022年末现金只占比7%。硅谷银行在20-21年资产端大幅增配MBS,这类资产久期较长,在市场利率提升时,将面临严重的利率风险,也导致了期限错配现象。随着美联储频繁加息,无风险利率从0回升至目前接近5%的水平,这些产品在债券流通市场快速贬值。3月9日,为满足初创科技企业的提款要求,硅谷银行只能折价出售210亿美元的债务资产,导致亏损,最终引发市场恐慌,导致挤兑发生。

所以总结此次硅谷银行传导链条:低利率环境大量吸收来自PE/VC及科技企业的存款——低利率“资产荒”之下,过分向“拉长久期”策略倾斜,资产端投向长久期MBS资产的比例过高——加息环境下客户为解决自身问题而拿回存款——硅谷银行为应对流动性危机不得不变卖MBS资产、亏损计入报表——困境被市场发现、形成“挤兑”——资不抵债、硅谷银行被存款保险机构接管。

三、此次硅谷银行破产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

一是当年雷曼兄弟银行破产是在大家毫不在意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次不一样,全球都在关注此事,越是大家关注的事,出现问题的概率就越低;美联储提息对于银行的利润有所挤压,这是普遍性的问题,但不至于引发危机,因为美联储加息是周期性的动作,银行大多有所准备。银行业自2008年后,资本充足率较高,且有周期性压力测试。若无存款挤兑,仅仅银行的利润损失不至于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是如果发生金融危机,那么第一受害的就是美国,美国是绝对不会允许雷曼银行2.0版本的出现的。美联储不会坐视不管,08年次贷危机就是美联储不断加息造成的,这次硅谷银行破产也是如此,同样的错误美联储不会再犯第二次。

四、此次硅谷银行破产VS雷曼事件

事实上,美国硅谷银行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破产的雷曼兄弟银行在经营方式、资产结构等方面有较大不同。硅谷银行客户主要是初创和成熟阶段的科技公司,以及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企业。2020至2022年初这段时间,美联储通过QE向金融市场注入天量流动性。与其他银行一样,硅谷银行在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时,向其科技公司客户吸收大量低息存款,形成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然后通过向中小型科技公司提供贷款、持有短期美债、持有MBS等方式形成资产端,中间赚取利差收益,其中美债和MBS是其主要资产。

从引发硅谷银行破产的原因来看,2022年开始美联储持续快速加息直至今,累计加息幅度高达450BP,无论加息幅度还是加息速度均创历史纪录。美国无风险收益率大幅上升,中小型科技公司的估值缩水严重。美联储加息和QE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则掐断低成本美元融资的来源,直接影响到中小型科技公司融资渠道。而初创科技公司的支出又有更强的刚性。这三项因素共同导致硅谷银行的负债端持续承压,资产端的现金流动性紧张,因此需要不断减持资产端的债券,变为现金以应对提款需求。而在资产端的债券估值跟随美联储近一年的加息步伐大幅缩水,每次出售债券资产又都会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浮动盈亏转为实际盈亏并体现在财务报表中,这导致其利润和净资产持续受损,并最终引发挤兑,在增发股票失败后宣布破产。

由此可见,硅谷银行破产与雷曼兄弟银行破产背后的根本原因一致,均是美联储持续紧缩、市场流动性紧张、资产端与负债端不匹配等因素引起。但在经营方式、资产情况等方面,此次事件与雷曼兄弟事件以及次贷危机时期其他银行面临风险的逻辑也有一定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硅谷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现实情况导致其资产端对利率更加敏感,流动性压力增加时无法无损地变现资产。目前来看其他类似银行的资产端风险相对可控,且已经受到监管关注。

二是硅谷银行资产更多集中在美债和MBS,理论上属于流动性较高的优质资产,与次贷危机时期雷曼兄弟大面积持有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该事件仍应以个案看待,与次贷危机期间出现的大面积现象难以直接等同。

五、硅谷银行破产影响

首先是科技产业链出口。由于SVB银行所涉及的公司行业均为科技型企业,科技行业企业受影响最为严重。若科技公司受本次事件影响出现破产,无疑会波及中国技术相关产业链的产品出口。

其次是恐慌情绪蔓延和外资抽逃。流动性危机将导致严重的流动性通缩,海外投资机构流动性紧张从而抛售资产。资金进一步回流美国自保,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调整。

若全球陷入深度衰退,外需将急剧下滑,贸易收缩。若任由风险蔓延,则会导致美国流动性本就偏紧的小型银行率先暴雷,进而传导至中大型银行,再次重演雷曼时刻,企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波及全球需求。

六、对商业银行启示

一是坚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原则。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应该始终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强化稳健经营。硅谷银行将三大原则顺序倒置,重点关注盈利性,忽视了流动性。纵观全球银行发展史,银行忽视基本原则,铤而走险导致风险迅速积聚、银行危机接踵而至的案例比比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英国北岩银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占比高达86%,最终因流动性枯竭而破产。

二是设定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存款硬约束、贷款软约束,导致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这就更加需要设定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银行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所愿意接受的风险水平,体现为在资本约束的前提下,理性预期经营环境,主动安排各类风险结构,合理确定风险边界。一家银行的市场风险偏好应该符合整体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需要,实现风险控制与经营业绩、当期收益与远期价值之间的合理平衡。硅谷银行的风险偏好较为激进,忽视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导致期限错配严重。我国商业银行要在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下,不断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强化风险治理。

三是确立跨周期经营理念。当前,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总资产之比为10%,而小型商业银行相应的指标为6%,跨周期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需要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能力、经济周期的研究能力以及相应行业、产品的选择能力,做好跨周期经营。

四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巴塞尔协议Ⅲ强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流动性风险管理监管标准。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银行破产案例中,流动性危机往往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硅谷银行为例,其显然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及应急处置方案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我国银保监会2018年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确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在情景设定时,全面考虑宏观和微观经济变动因素、交易对手信用变化,评估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停滞的敏感性以及中长期内解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能力。

五是实施风险集中度管理。硅谷银行客户主要为科技、生命科学、医疗等领域的企业、59%的资产投资于债券,风险高度集中。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用比较优势专注发展某一领域客户和业务的同时,要密切关注行业、区域、客户、产品的风险集中度,适度分散资产组合;要根据银行自身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偏好等设定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等流动性风险限额。

七、相关概念

存款保险制度

1.概念: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2.目标: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了金融监管的第一道防线。

3.评价(总评):存款保险制度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可能诱发道德风险,使得银行风险偏好增强,不仅削弱了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使投保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得以继续存在。(补充:对存款人:降低对银行…必要监督积极性,可能使资不抵债银行继续吸收存款;对银行投保机构而言,挤提风险降低,偏向高风险业务,可能不会谨慎经营;对于监管当局而言,延缓金融风险暴露的作用,从而使得风险积累增加,加大解决问题将要付出的代价。

 

    

       

 

 

 

 


硅谷银行破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