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水中游,是头也是尾
真的是每个坑都填了,逻辑不仅闭环了,结局也是很好很好的be,虽然遗憾哀伤但是也刻苦铭心。结尾不落俗套很新颖,很标新立异。
明明也就十四集,明明男女主也就相伴了短暂的四段时光,但是爱意依然穿透屏幕浸湿了观众的双眼。
很喜欢沈不言最后为陆鸢平反的部分,如果没有一开始沈不言对于陆鸢的偏见,把她写成妖后,因果也不可能开始轮转。自古无论是否是妖后,如若一个女子被称为妖后妖妃,后世对于她的好奇会远超她只是个贤良到有些平淡的皇后,出于艺术加工来吸引读者的目的,沈不言就不会对陆鸢的生平详尽地书写而会侧重的写更具吸引力的人,他也就不会这样了解陆鸢的一生,也就不会在命运的安排下,作为一个熟悉她又不熟悉她的人回到南晟,也就不会从误会她,到了解她,再到明白她,最后到深爱她。
有些事看上去只是巧合,却是必然的结果。也许会有张不言,李不言,王不言来到这里,但是他们都不是沈不言,不是那个博古通今、才思敏捷的沈不言,不是那个著作在身文采斐然的沈不言,不是那个善良温柔有傲骨的沈不言,陆鸢还会爱上他吗,他还会在经历后同情甚至共情陆鸢的命运吗?我想不会,他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相知是命中注定,相爱是命中注定。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陆鸢用漫长孤独的一生等待自己的爱人,和他相逢短短几次;沈不言用漫长孤独的余生守候与爱人的回忆,和她此生此世永别。陆鸢在漫长等待后好不容易盼到爱人,满心欢喜奔向他,结果他却一无所知叫她妖后;沈不言在竭尽全力后仍然没能改变陆鸢的命运,绝望又欢喜地看到她,心中已经明了这是最后一面了(虽然后来交代了并不是)。我垂垂老矣时你才总角之年,我行至末路时你才刚刚开始,已经说不清楚他们谁更难捱了。
写到这里,我想写我最爱的陆鸢。她从明媚娇憨的少女一步步成为那个沉静深邃的皇后,她是一朵玫瑰,正马不停蹄地成为另一朵玫瑰,也是一轮明月 ,不知道她自己的恬静皎洁,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明月。少女时期的她是个财迷,但是她是为了赎出弟弟,即使是起早贪黑的采菌子也不偷不抢勤劳坚韧,再后来沈不言想直接杀掉还忠良的李拥,陆鸢明辨是非,指责他不该将未来之罪算在尚且无辜的现在的李拥身上,最后为了南晟江山的稳定,背上妖后的污名,成全了江山社稷,平静赴死,也同样是满怀信心地相信,会有后人(个人认为是沈不言)来为她沉冤昭雪。她的一生都在等待,都在思念,都在追忆,都在遗憾,她的名字是沈不言解释的,她的才学也是沈不言亲自传授的,她的一切的一切都与沈不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她就会处处想到他,“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就这样走向自己的终点,在墓里留下暗语,穿梭千年,对沈不言道尽自己的思念与爱意。
沈不言从一开始的格格不入再到完全融入,从一个现代人变成古代人,从满眼戒备再到饱含爱意。从而立之年到华发丛生。他温柔善良,冷静睿智,智勇双全,博闻强记,这样的他,怎么能够让人不心生好感。
这个故事的结局已经注定,逆向时空爱意相错,二人生离又死别,对于沈不言来说,那个完全陌生的时代,只有陆鸢实实在在,她是他的不幸和他的大幸,纯粹而无尽无穷,陆鸢那么好,她值得被爱,沈不言那么好,他值得被爱。他们互为因果,塑造着对方,又贴近着对方,最后的最后,黑衣沈不言与当初的皇后陆鸢竟然变得那么相像,一样的稳重睿智也一样的满面愁容。
但我想他们从来没有后悔相识,他们应该只会可惜此生未能相守。
我一向喜欢be,而且深深觉得本剧如果不be可以说是烂尾,但是我依然希望沈不言和陆鸢能he,或者在某一世he,他们那么相爱,不应该就这样被拆散。
到这里就该说我的一些私心了,我希望陆鸢的碑可以被重新篆刻,后世应该歌颂她的美德和功绩,而碑文应当极尽笔墨文采,写出她的美好,就像太平公主写给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一样。
—— 爰诞贤明,是光锋锐。宫闱以得,若合符契。
——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