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汉语、芬兰语和日语的同源关系和所谓华夏Q系论的荒谬幼稚可笑

2022-09-20 22:44 作者:小林真理子  | 我要投稿

很多语言爱好者很喜欢利用现代语言、文字的形态来判定语言的同源关系,尤其是一些走火入魔的民科,有一个甚至拿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比较,说什么“进”是狮身人面像、“黄”是蝎子王(那人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疯子),有一些甚至拿汉语和美洲印第安的某些语言的谐音词比较,生造出了一个什么“德内-高加索语系”(这个语系最先由俄国语言学家斯塔罗斯金提起,在我国的民科当中也叫做中美语系),简直要让人笑死了。这些民科也经常说些反智无脑的言论,“汉语和日语没有关系”“汉语和各大O系语言相距甚远,和远在中东的北高加索语系、叶尼塞语系、北美的纳德内语系、西欧的巴斯克语却非常接近”之类的锑言论刷爆了今日头条、知乎、百度。

实际上这些民科的想法是射了箭画靶子,路线已经彻底走错了。

要论汉语和日语、叶尼塞语、纳德内语的关系,必须从原始形态入手,不可以用古代形态与现代形态对比,更不可以用现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对比。

而从古代形态比较,会发现原始汉藏语、原始乌拉尔语和原始日语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和规律的对应。

下面是原始汉藏语和原始日语的比较。

【一】gnit/tə

【二】gnez/ta

【四】pliz/jə

【八】plet/ja

【血】hwit/ti

【水】twei/miz

【乳】hno/ti

【手】hnu/te

【骨】rus/pane

【鼻】rna/pana

【目】mjuk/me

【我】ŋa/aɡa

【你】neʔ/ta

【他】ke/ka

【谁】dek/da

【口】kuː/kuti

【天】me/ma

【舌】slat/sita

【死】səy/sinu

诸如此类的基础词,原始形态对应比较明显。汉藏语的pl−和日语的j−对应,gn/kn和日语t-对应等等。但是原始汉藏语和原始叶尼塞语、北高加索语系缺乏对应关系。

类似的,原始汉藏语和原始乌拉尔语也具有对应关系,如汉藏语系zl-/sŋw−/s−/sl−和乌拉尔语系k-对应,说明汉藏语和乌拉尔语关系类似于汉藏语和日语关系,在移动分化过程中出现复辅音兼并的现象。如:

【一】gnit/ykte

【二】gniz/kakte

【三】srum/kolm

【四】pliz/neli

【七】sçit/secje

【十】ŋep/luka

【舌】slat/kieli

【死】səy/kuole

【水】twei/wete

【血】hwit/wire

【天】me/ilma

【目】mjuk/silmæ

【火】/【日】hmej/pæjwæ

民科们喜欢引用斯塔罗斯金的理论,斯塔罗斯金用最基本的三十五词汇比较,得出了汉藏语和北高加索语43%同源率、汉藏语和叶尼塞语有34%同源率等等,就贸然立出“德内高加索语系”的结论,实在不可信,更吊诡的是斯塔罗斯金和某些民科把不明属性的语言加进去就更是拉郎配。

我用了斯塔罗斯金的理论,发现汉藏语系和乌拉尔语系同源率高达74%,和日语同源率54%,和北高加索语同源率37%,咋差距就那么大呢?

很显然,斯塔罗斯金比较的范围太狭窄了,同源率在50%左右或者以上才能构成同一语系,如此看和汉藏语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乌拉尔语系、日语紧随其后。北高加索语系?抱歉,只配坐第三把交椅。

汉人和芬兰人、日本人同出一源,都有Y-N的存在

这么看斯塔罗斯金的理论有一定合理性,但仍然站不住脚,他的理论就是这么砸的。

一些人用现代语言发音接近论述汉语和印第安语言同源性,真是笑死个人。

如此得出结论:汉藏语、日语、乌拉尔语同源,应当建立更大的语系:汉-芬兰语系。

华夏Q系论,其实就是那些民科的理论综合,包含所谓“德内高加索语系”假说、“埃夏一体论”假说、“中华文明起源苏美尔”假说等等。

但是华夏和这些的差距太大了,怎么都沾不上边。这些民科的假说就是宣传华夏西来论,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否定。

这些民科一天到晚到处水这水那、转载复制粘贴的,缺乏基本的数据支撑,只为了拿到钱,增大自己的利益。其心必异,不可不防。

论汉语、芬兰语和日语的同源关系和所谓华夏Q系论的荒谬幼稚可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