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否认了0,数学否认了1
科学否认了0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古往今来对广义宇宙的解释。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奇点),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很“合理”的解释。但真的如此吗?
且不说“时间”的概念,这个“奇点”的起源呢?如果这个体积亘古就存在,那么这个体积的“上下四方”是什么?即便假设那时不存在“时间与空间”,那这个“奇点”本身如何解释?而且如果假设成立,那么按照数学的逻辑,“不存在”即代表“零”,数学尚有从0→1,那为什么科学没有呢?很简单的道理,因为“观测不到”。观测不到所以不存在。
那么宇宙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呢?按我的观点,是因为“矛盾”,用数字来解释,当不存在任何单位时,便有了“0”,但是当“0”存在时,那便有了“一”个0,所以便有了“1”。或者按照更容易理解的道家“有生于无”的逻辑,“当什么都不存在时,那便有了“无””。
0变1即为“动”,“动”为时间,“1”为静,即为空间。无穷的0变为无穷的1,也就演化了无穷的宇宙。
数学否认了1
为什么说数学否认了“1”,或者说为什么说数学否认了最小单位。
因为两个很简单的理论,①实数具有连续性②任何两个实数之间都存在实数。
那么问题来了,两个连续的实数之间存在不存在实数。
要么不存在连续的实数,要么他们之间没有实数,总要错一个。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上文中提到0.99...=1了,因为数学在无限的概念里没有或者否认了最小单位。
解释下在数字中什么是最小单位
最小单位就是当前所列出的所有数字都可以通过正整数来表示。
例如(0.09,0.15,0.2,0.3,)里的所有数字都可以表示为9,15,20,30个0.01(最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