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人十帖——万岁通天贴

2023-04-10 15:49 作者:白果不白  | 我要投稿



万 岁 通 天 贴


▲纵26.3cm 横253.8cm


《万岁通天帖》钩摹精妙,可与唐摹王羲之《丧乱帖》等媲美,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为研究东晋书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犹存火烧的痕迹。重装后,次序错乱,现存王羲之等七人书翰。卷前后钤唐宋间诸旧藏印。

曾刻入宋《元祐秘阁续法帖》《戏鱼堂帖》《汝帖》,明《停云馆帖》《郁冈斋帖》《真赏斋帖》,清《三希堂法帖》等帖内。此帖字体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尚存隶书痕迹。如以晋人的简牍与之比照,就可看出此帖最具晋人书法的特点。


作品介绍

王羲之的帖由书法名家“临”、“草”。“临"是看着真迹临写;“摹”是把纸蒙在真迹上用淡墨细线勾出轮廓再加以填墨,也叫“双勾填墨",或“响拓”。

“摹本”的忠实度很高,轮廓逼真,但是墨色变化与笔势流动感就不一-定能传达出韵味。

“临本”是行书法家临写,书法家有自己个性,也-定会在临写中不知不觉带入自己书写风格,会失去王羲之真迹风貌。以《兰亭序》来说,欧阳询、褚遂良的“临本”多少都会流露出唐代书风,而冯承素所摹的“神龙本”就可能更忠实形似于原作。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当朝宰相山东琅琊的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珂,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给武则天,

在唐太宗搜罗尽王氏法帖之后,武则天能得到这十卷书法真品,当然喜出望外。她为此特别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出示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这件大事。

《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二十八人书,在唐代称为《宝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目录如下: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

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

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

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

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结尾
结尾


琅琊王氏脉系



▲晋 · 王羲之《姨母帖》
▲晋 · 王羲之《初月帖》
▲晋 · 王荟《疖肿帖》
 ▲晋 · 王荟《郭桂阳帖》



▲晋 · 王徽之《新月帖》
▲晋 · 王献之《廿九日帖》
▲晋 ·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晋 · 王慈《柏酒帖》
▲晋 · 王慈《汝比帖》
▲晋 · 王志《喉痛帖》






七人十帖——万岁通天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