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如一日拾荒助学,但唯一劝阻他的人走了
“燃尽自己,照亮他人。”
91岁浙大退休教师王坤森多年来坚持拾荒助学,感动了无数人。然而他身边一直有个“反对声”——来自老伴王秀云奶奶。
不幸的是,5月29日王秀云奶奶因脑梗离世。
王坤森曾是一名部队军官,转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大医学院),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直至退休。

自2012年起,老人开始拾荒挣钱助学。
入夜,他总推着一辆三轮车,走遍家附近的街道拣废品。白天便在自己小院里整理一摞摞纸板、瓶瓶罐罐。一天下来,卖掉这些能换来15元钱。

王爷爷拾荒助学的善举带动了更多的人,同楼的邻居、附近的年轻人。有人每个月拿钱一起助学,有人整理好小区里的废品交给他。晚上拾荒时,还总有人给他送西瓜、矿泉水。
2021年,老人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王坤森助学金”。去年,他又捐出了积攒的7万余元。
在网上看到王老雪夜拾荒,爱心人士刘女士深受感动,汇款60万元善款到“王坤森助学金”。去年,他还将积攒的7万余元捐赠给浙江大学。经过多年积累和爱心人士的努力,目前王爷爷名下的助学金已经积累了超70万元留本资金。
从2023年秋冬学期开始,每年拟计划分配约3.5万元理财资金,资助7至9个浙大本科学生完成学业。
今年2月,王爷爷完成多年夙愿,签下遗体捐献意向书,将自己的全部献给工作一生的浙江大学医学院,再次感动全网。
王爷爷的善良感动了无数人,却一直改变不了身边的那个“反对声”,每当他在深夜出门拾荒,王奶奶总是劝他。“她生前嘴上一直反对我捡垃圾,但十多年了,其实她一直在默默帮助我支持我。”

2021年七夕节时,王爷爷曾联系记者,说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给多年来默默支持他的老伴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用废旧杂志做一捧鲜花。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王绅森用邻居送来的旧杂志,看着教程做了一捧“玫瑰”花束,亲手把捧花插在花瓶里,给正在整理废品的老伴送上。
王秀云奶奶有些激动,也有点不好意思。志愿者给二老拍照留念后,王奶奶把“玫瑰”放回屋内的餐桌,桌上的另一捧鲜花,是结婚时王爷爷送她的塑料花。
“每晚出门,我都很心疼他,希望他也能心疼自己的身体。”
毕竟王爷爷年纪已经步入暮年,随着年龄的增长,NAD+在人体内的含量逐渐降低,各种大大小小的毛病就来了,再加上王爷爷每天深夜出门拾荒,在这个年纪也算是高强度运动了,让人不免担心会有什么身体不适。
赛立复NAD+补充剂的出现,并不仅仅在于减缓人们在年龄层面的衰老,更多的是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人们即使在年龄比较大的时候,也能保持相较于普通水平更高的身体机能水平。就比如王爷爷原本也许需要吃力的拾荒,用了它也能使身体轻松些。

今年6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王坤森老人家探望,只见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卧室里翻看着一本破旧的相册。
王爷爷说,“她29号去世的,我30号还是去捡垃圾了,帮助贫困学生是我一生的信念,我现在还没死就要一直做下去。”
伴随着钟表的滴答声,王爷爷若有所思:“我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句话,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拿钱去换来,唯有一颗纯洁善良的人心是无价之宝。”

奶奶走好!
愿爷爷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