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下之全托教育构想(1)封闭式公开化管理
新型教育机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专业化,帮助家庭承担教导与养育的职责。 新型教育机构比之传统教育机构有了很多特点,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点是公开化,公开化是实现全托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之前提到过,现代社会实现公开化的具体方法是监控、直播与存档,每个人都有权调用公开的信息。公开的信息包括多人相处以及与多人相关的信息,个人独处和只跟个人有关的信息属于隐私信息不必公开。全托教育机构也需要如此公开,让大众都能监督其运转。 具体实现方法根据信息类型分两方面,其一是日常行为信息,日常行为信息有除了隐私信息外的校园内所有学生与教职工日常行为的信息,主要通过监控获取。因为需要大量使用监控,所以要更加细致地保护学生与教职工的隐私。比如浴室、卫生间、休息室,都要建成单人间,单人间内属于隐私空间不安装监控,单人间外为公共空间要安装监控。公开信息会直播与留存,既能监督与了解日常运转情况,又能在出现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时随时调出证据。其二是数据文档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所有与该教育机构运转有关的信息文档,会在该教育机构的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随时更新与公开,该机构教职工能了解到的信息大众也要同时能了解到。 第二个重要点是封闭式管理,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时期不受外界不好的影响。所谓外界不好的影响,除了传统意义上不好的影响,还包括学生出身家庭的影响。前面说过,大部分家庭主体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再去承担下一代教育责任,即使有时间因为不够专业也很难产生好的结果。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经商家庭很难影响出合格的从政的下一代,因为合格的商人的为人处世和性格与合格的从政者的为人处世与性格需求有很大区别。如果下一代希望从政或者有相关天赋,却耳濡目染与商人相关的为人处世之道,那么即使掌握了从政的知识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封闭式管理,具体是让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内,如同寄宿学校,但是各种功能和生活设施要比寄宿学校甚至大学还要完备,类似于“学园都市”。学生一般不出校园,生活学习都在校内,偶尔会在教职工的保护下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根据年龄和学习情况也会有相应的社会实践方向和时长。校园内除了教职工,不允许不相关的人进入,家庭主体可以申请进校园看望。但不提倡进校园看望,尤其是低龄学生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影响的时候,即使是好心也会因为不专业带来坏影响,而教坏容易教好难。其实有了公开模式,家庭主体能对下一代有更全面的了解,而现在的家庭主体即使有时间也没有渠道了解下一代在学校学习以及与其他人相处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