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9c,D05和奥恰洛夫alc
2017年改40+abs塑料球之后,无论是底板,还是套胶都受到了很强的冲击。在二王一马时代,在有机胶水时代,清一色的五夹纯木搭配刷很多层的有机胶水,速度,旋转和底劲都俱佳。但现在不同了,塑料球时代,五夹底板几乎没法打了,要速度没速度,要底劲也没啥底劲。这个时代,七夹,炭烧七夹或者特制七夹是底线,而纤维板才是主流。
蝴蝶的进步虽然缓慢,但确实是稳扎稳打,在蝴蝶的哲学里面,过于澎湃的底劲不是他们追求的。因为他们明白,澎湃的底劲,意味着手感的不通透,因为业余实力有限,很难板板发力。奥恰洛夫alc整体来说,依然是蝴蝶的稳中有凶哲学的产物,可以大概理解为张本智和alc的底劲加强版本。如果是主打张本智和alc的,但又觉得张本alc有时候底劲不太够用的,奥恰洛夫alc确实算是一个重要的升级选项。
无论是超级林昀儒szlc,弗朗西斯卡zlc,还是林高远alc,亦或者是超级vis,它们其实有一点升级是和奥恰洛夫alc一样的。在应对塑料球的时候,最近两三年新出的底板都不震手。不震手意味着有一点是提升巨大的,那就是扎实,指向性精准。我们知道,在40+塑料球时代,回合数增加了很多,也就意味着攻防转换比较多。尤其是中近台的反拉,快撕,快带技术使用的比例很高,如果板子震手,那么意味着防守的时候就比较虚,出球的稳定性和指向性都会出现问题。之所以vis在国内很流行,其实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它的防守其实比较稳定,不是斯蒂卡能比的。斯蒂卡一直的优势都是正手底劲澎湃,但在40+塑料球时代,斯蒂卡的正手底劲并不那么管用了,因为现在一板过的难度极其的大,相持球比以前要多很多。
斯蒂卡的优势是正手底劲强,但缺点是稳定性弱,尤其是攻防转换的变换,而且斯蒂卡的反手一直不太能支撑得住,顶不出去,在反手半台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蝴蝶就像是斯蒂卡的“反面”,蝴蝶的每个板子反手都不错,哪怕是纯木的反手也能顶出去。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中近台的竞争,正反手的均衡,蝴蝶是做到了极致的。又因为业余球友其实主要是快攻打法为主,有标准弧圈球动作和很好的单板质量的人很少。蝴蝶的成功是因为更贴近业余球友的真正需求,有些业余的以为我要用官方数字968才够,实际上,林高远alc配40度蓝省大部分业余的拉不透。注意,这里是拉球透板,而不是击打透板,具体效果差异很大的。
蝴蝶一直在进步,奥恰洛夫alc就是如此,因为不震手,所以底板是极其扎实的,底劲是比张本智和alc有明显提升的。因为大芯加厚,纤维更贴近面材,所以出球的速度其实有保证的,接近vis的反手。这次试打,正手贴的d09c,反手贴的d05,我这个配置是参考的奥恰洛夫。但看来我还是低估了市场版和选手注的差异,市场版底劲虽然已经相当好,但反手确实没法贴d05。奥恰alc反手贴d05,手感还是有点闷,大概只有七分透板的感觉,虽然也足够使用,但反手发大力的时候,会感觉裹球不好。确实是d05偏韧了一些,反手发大力的时候,没裹住球,球就已经弹走了,抓球感弱了,脱板偏快了。而且在反手拧拉的时候,失误率明显偏高了,抓球感不太实在。
有的球友以为反手发力好就可以打很硬的套胶,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反手动作框架比较标准的前提下,拉球和裹球的手感才是判断套胶是否合适的,说白了,能裹住球才是合适的套胶。中小发力,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如果中小力量裹不住球,那么这套胶就是不合适的。就算是国家队,他们反手也不是每一板都百分百输出的,也是有过渡球,还有意外球的。尤其是对面减力挡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检验你的套胶裹球好不好的关键时候。
可能是反手套胶偏硬了,也直接影响了正手的通透性,d09c感觉裹球感不是非常理想,我估计不是底板和09c的问题,还是反手配胶偏硬的问题。在现有配置下,d09c的速度和底劲是不错的,旋转也明显超过了一般的涩套。我觉得d09c也没必要去和刷油狂飙比,它还是应该和内能涩套比,去和内能粘套比。限于反手配胶偏硬的问题,影响了正手09c的持球感,显得有点弹,拉球有点易出界,退台对拉略掉球,所以09c的真实性能还是得再摸索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