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临河猎龙:大漠巡猎者
话说上期咱们讲迅猛龙的时候提到过不了解恐龙的人都会把小型食肉恐龙笼统的称呼为“迅猛龙”。然而对于了解一点恐龙的人来说,他们已经可以通过恐龙的脚爪判断是不是“迅猛龙”了。在很多入门级的选手眼中,“迅猛龙”的后爪上有个兰花指一样高高翘起的第二趾。这样的判断虽然能够筛掉大部分恐龙。但是仍然不是最精确的。因为长着这种结构的恐龙除了大众心中的“迅猛龙”驰龙类,还包括另外一个很著名的类群--聪明的伤齿龙类。
既然都有镰刀爪,那伤齿龙和驰龙究竟如何区分呢。很简单,还是看那个大名鼎鼎的镰刀爪。跟驰龙家族相比,伤齿龙的第二趾爪小而直,不像驰龙科的那样大而弯曲,而且它们走路的时候这只爪子不能远离地面。证明它们这只爪子的威力远远不如驰龙。同时伤齿龙类的上下颌也不如驰龙强壮,证明它们嘴巴的力量也不及驰龙。这些特点都表明,在捕猎能力方面。伤齿龙还是远远逊于它们的驰龙亲戚的。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在伤齿龙家族中,还真有一个不输于驰龙的家伙。它就是临河猎龙。

谭氏 临河猎龙
Linhevenator tani
分类
兽脚亚目 伤齿龙科
体长
2.2米
体重
20-30千克
分布
中国内蒙古
时代
晚白垩世
临河猎龙的发现时间是2009年,那时由中国和加拿大组成的科考队在内蒙古找到了一具伤齿龙类恐龙的骨骼,这具化石包含头颅骨与下颌、六节前到中段的背椎、还有右肩胛骨、右肱骨、以及不完整的肠骨、左股骨还有接近完整的左脚掌--虽然化石经过了大漠风沙的侵蚀已经残破不堪,但是这依然是已知白垩纪最完整的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类化石之一。科学家将这种恐龙命名为临河猎龙,种名“谭氏”是为了纪念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谭琳教授对内蒙古地区古生物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临河猎龙颅骨有22厘米长,它的体长可以超过2米,体重20-30千克。这个体型在伤齿龙家族中已经是大个子了。同时临河猎龙保留的的牙齿非常尖锐,证明它们是无肉不欢的掠食者。根据研究临河猎龙的肱骨,科学家发现临河猎龙的肱骨长度只有其股骨的40%,但是肱骨宽度却其自身宽度的29%。证明临河猎龙拥有相对较短但是也更强壮的前肢,这对前肢的作用也许是用来攀爬,挖掘,或者是在搏斗的时候按住猎物的。



不过要成为伤齿龙家族中“别人家的孩子”,光有大个子是不够的,临河猎龙之所以会在伤齿龙家族中脱颖而出。秘密就在它们独有的第二趾爪上。不同于其它的伤齿龙类,临河猎龙的第二趾爪非常大,而且又弯又锋利,如同一把镰刀。这样的趾爪并不像它的伤齿龙同族们。反而酷似以后肢钩爪闻名的驰龙家族--这样强悍的爪子使得临河猎龙的硬件甩了它的同科兄弟们一大截。这让它成了捕猎能力最强的伤齿龙成员!!为此科学家一度认为临河猎龙属于基干的伤齿龙类,因为它们的演化支接近伤齿龙和驰龙的共同祖先所以也拥有类似驰龙的大钩爪。但是后来经过对比伤齿龙们的跖骨,颅骨之类的一些地方。科学家们这才发现临河猎龙的身体结构类似蜥鸟龙,属于一种比较进步的伤齿龙类。甚至比大家熟知的“伤齿龙”窄爪龙更为衍化。如此来看,临河猎龙演化出类似驰龙的硕大脚爪只是趋同进化的效果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我们就要从临河猎龙的邻居们身上找点答案了,临河猎龙生活在7500万年前的巴音满都呼组,这里没有大型肉食性恐龙。因此小型的驰龙科,伤齿龙科恐龙就成了这里的主人。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迅猛龙伶盗龙。也许就是因为缺乏大型肉食恐龙的压制。像临河猎龙这样的伤齿龙类恐龙也开始朝着顶级捕食者的宝座发起了冲击。它们甚至成为了巴音满都呼组体型最大的肉食恐龙之一。同时,临河猎龙作为伤齿龙类,也拥有伤齿龙家族祖传的高智商。这使得它们在捕猎的时候能拥有更多的技俩,令猎物防不胜防。完全可以说,对当时巴音满都呼组的猎物们来说,临河猎龙是非常危险的杀手。
或许在其它伤齿龙的眼睛里,临河猎龙就是个离经叛道的家伙。但恰恰就是因为临河猎龙不拘泥于旧俗。师驰龙长技以自强,最终混成了一方霸主。不拘泥于旧俗,无固步自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也许发展进步的真理吧……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化石网
A Short-Armed Troodonti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Inner Mongoli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oodontid Evolution
黑毛羊驼《恐人假说可靠吗,最聪明的伤齿龙如何变成智慧生物?》
感谢
法索拉鳄
黑毛羊驼
阿獠娜
为本文提供资料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