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史料无法代表真实历史?(从阶级史观角度批判“历史调研室”)

2023-08-12 18:34 作者:聪明可爱的GreenZ  | 我要投稿

为什么史料无法代表真实历史?

GreenZ ZHOU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阶级斗争的学说。阶级社会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以这样的观点来解释历史,就变成阶级斗争的历史,也就是历史唯物论,这是常识……”

一九六三年一月六日毛泽东《同中央代表团的谈话》

为什么史料无法代表真实历史?简而言之,就是在消灭“阶级”以前在还存在阶级概念的社会所有写史料的人,是有着阶级属性的自然人,没有超阶级的“绝对客观”的超自然人。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为大家具体解释。

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是由不同阶级的斗争和相互作用所决的。不同阶级的利益、意识形态和权力斗争等因素都会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产生影响。史料往往是由统治阶级所掌握和主导的,他们会有意识地选择、编辑、篡改或删除某些史料,以符合自己的利益和意识形态。这样的操作会导致史料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无法全面反映真实的历史情况。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考虑封建社会的历史记录。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是地主和贵族。他们掌握着历史的记录和史料,以便强化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他们往往会有意选择记录和强调与自己有利的事件和事实,而忽略或淡化与自己不利的内容,故此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文学作品赞扬的多半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鼓吹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以对王权的“忠义”为主。这样导致了后世对历史的片面性理解,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和全貌。另外一个例子是现代社会中的媒体报道。媒体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机构,其报道往往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录和呈现。然而,媒体也会受到特定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有意识地选择报道的角度、事实的呈现方式,以符合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这样的报道往往会偏离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导致史料的失真和不完整性。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分析法认为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单一原因所致,也无法用简单的史料来完整呈现。史料虽然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史料的选择、收集和整理都受到一定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同时,史料中可能存在因政治、意识形态等原因而进行的删减、篡改等现象,更加深了史料不能代表真实历史的观点。

三、从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人类的思想意识和心理过程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史料的创作都是人类主体活动的产物,受到当时社会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比如,在不同阶级的统治下,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和史料的创作都会有所偏颇。而且,人们的记忆和记述也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史料常常是通过人们的口述、记忆、记录等方式得到的,这些方式都容易受到时间的冲淡、记忆的模糊以及视角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史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因此,史料不能代表真实历史是因为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使得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无法用单的史料来完整呈现。而且,史料的选择、整理和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主观因素的干扰,史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另外,人类的思想意识和心理过程也会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史料的创作,导致史料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分析法和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角度来理解历史,避免将史料视为真实历史的完整代表。

那么,综上所述既然史料都是带着特定阶级立场的自然人书写的,那么现代的我们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去伪存真的看待历史?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去伪存真地看待历史。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思考:

1、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阶级斗争是历史变迁的动力。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注意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利益冲突和权力关系,以此来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的背后动因。

2、社会经济背景: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的决定作用。在分析历史时,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的经济制度、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的演变,这对于理解历史事件、社会变革和阶级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注重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以此来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4、批判思维:马克思主义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我们应该对历史文献和史料进行批判性评估和解读,注意其中的偏见、创作背景和利益关系。同时,我们应该关注不同观点和学说的对话和辩证,以便形成更全面、客观的历史认识。

5、多元视角: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多元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学科和研究方法来研究历史,以便获得更全面和多维度的历史认知。

总之,用马克思主义去伪存真地看待历史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态度,注重阶级分析、经济背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思维和多元视角等方面的考量。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不同学派和观点的对话和辩证,以便形成更全面、客观的历史认知。

最后,我们用毛主席的一首词做结。

贺新郎·读史(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为什么史料无法代表真实历史?(从阶级史观角度批判“历史调研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