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带来的新世界
最近突然找到点跟朋友相处的纯粹感觉。
大概是从在饭局上聊我们几个谁更有安全感这个问题开始的,因为同一个人在我们不同人的眼里安全感等级竟然是不一样的。
比如M,在我眼里她又敏感又脆弱,还老是喜欢逞强,过度优化自己的生活,感觉都要把自己优化没了,但在T和Z眼里她就是顶梁柱;
比如T,在我眼里她很平和很淡定,我在无助时总是找她,我觉得她不会嫌弃我,但我不敢想找M和Z是啥后果_(:з」∠)_;在L眼里,她经常发脾气,在M眼里,她也没有啥安全感
我说大概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看人下菜,L总结说我们对他人的感知都是瞎子摸象。
其实这件事本没有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但当我终于读到光的波粒二象性之后,突然发现异曲同工这个词再次得到了印证
当我们假设光是粒子时,我们会用它是不是粒子这种方法来测试它,然后光表现了粒子的属性
当我们假设光是波时,我们会用它是不是波这种方式来测试它,于是光表现了波的属性
我们对光的观测方式会影响我们对其属性的定义,以上这个原理叫测不准原理
就像我老板观测我会不会跳槽,他没有意识到他观测我时被我不知不觉发现了,那么他的观测就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因为从小我妈就爱跟看猴一样观测我,我一旦发现她开始了,我就会不自觉地做一些自我毁灭的事,故意气她_(:з」∠)_,而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情况,长大后我只能拉开距离让我和我妈多冷静一下_(:з」∠)_
假如有一天,我们想到了一种新的概念,来测试波,说不定发现波就有三象性了~
那么,当我在纠结一个小哥哥是不是喜欢我时,我发现了小哥哥喜欢与不喜欢我二象性
一方面,我发现他符合一些喜欢我的特征
另一方面,我发现他还符合一些不喜欢我的特征
反过来,当我跳出来观测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小哥哥时
一方面,我有做出一些很喜欢他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又做出了一些完全不在乎他的事情
可能在他那里,他暂时有更重要的事,于是打算让我自己折腾一段时间
又或者他只是把我当成一个在一起很开心的朋友,他本身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
用我朋友的话说,有时候遇到一个对的人比喜欢的人更重要,因为那个喜欢的人可能是个无解的题
但每个人,在他的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总要飞蛾赴火似地搞懂那个喜欢的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要么发现他不是东西,要么发现他也就是个一般人,谁还没晕过轮呢~
跟一个对的人在一起,大概是为了和他一起练习如何做一个懂得处理亲密关系的人吧
思考终归是没有用的,实践更重要
今天听了朋友分享的亲密关系的课程,收获犹如滔滔江水,把本来困困哒我冲了个措手不及
然后问朋友他啥赶脚,他说听了感觉很有用,但离做到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嗯,我大概也是这赶脚
所以还是要列 to do list的,这样就方便一件件地把事情做好
新的知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突然发现人生这游戏的确很难玩,回避没有用,需要满手泥土、踏踏实实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