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人生,辩证的人事(新年祝福)
从二十五年前的冬天,降生在这个世界。经历悲伤、绝望、感动、幸福。。。从一无所有,到一览众山。每个人的心境变化,犹如昨日,,有如亲临。。。
变化的总是人,从不是世界,因为世界的宏大,人类的渺小,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烦恼,打斗,是人类的劣根性。黄赌毒,是大部分人普遍认识的罪恶之源,然而,何为过,何为适?没有性文化的发展衍生,人类的生育繁衍何从保障;没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参与,人们的希望何从诞生;没有麻痹镇静的精神性药物,人们的伤痛何从缓解。
我们从来爱和别人相比,殊不知真正的潜力与能量非外人所能察知!我们从来好为人师,且不知真正的需求与喜爱非外人所能身受!
我们从来好讲情理,尚不知情理本非一物无以相融!
我从来不在乎我能挣多少钱,我能住多大的房子,哪个城市,几环,什么装修,礼钱多少,因为我知道,哪怕我一分没有,真有所爱,我一样会得到!(拜金,物质崇拜?如果仍然认为有车有房代表实力,请继续做您的白日梦,为了钱途放弃一切,爱情,生活,家人,孩子)真正的男人,无论在和平年代,战争年代,原始时代,还是未来,善于学习,善于交流,善于生存,哪怕,一无所有,为了什么?为了对得起那绝大部分男性的领导人。
我从来不在乎我拥有什么,我只关心我哪里需要学习、改进、前行。因为我知道,把自己的经验经历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只会成为自己前进的绊脚石,傲慢、偏见、倔强会逐渐淹没曾经登上一座半座峰峦的“成功人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于他人的言谈举止,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包容,如果您做不到,尚能听一言的话,劝您:"好好想想您哪里不足,因为无知而做出的盲目批判是最掉价也最让人鄙弃的。"
我从来不在乎别人讲不讲情理,因为我只跟我爱的人谈情,只跟与我做事的人谈理,家庭纷争的起因,最多的便是情理不分,事实不明。很多人说谈感情伤钱,那是感情不够深;很多人说谈钱伤感情,那是事情没做对;很多人谈钱又谈感情,最后空无一物。事业和爱情,家庭和工作,爱人和利益,分而划之,分而治之,分而与之。
烟、酒、茶、咖啡,伤肺,伤肝,伤胃,伤身。是药三分毒,是人三分醉,人来世上,皆非圣人。那我们是接受还是抗拒?随心,随性,离开这些,我们能不能过得好?能,何必牵挂,不能,所致为何?当我想我失去一切的时候,我还能依靠什么活下去。(这是一个多么自私的想法,为什么想只有自己活下去呢?圣母一定会这样批判我:为什么不让别人活下去就你死了?)我想我只能呵呵,论理:我并未会走到这一步,只是一种科学假设,一种理论猜想,探讨每个人生存的依靠与底线。
当我失去一切的时候,一切亲友,一切生灵,一切物质,类似心理惩罚的黑屋子,只给予基础的,原始的生存保障。你靠什么活下去?
为名?为利?为人?为传统?为文化?为制度?为这消失的失去的任何一件东西?会吗?不会,当世界只剩下自己的时候,渺小与无力感会充斥你的身心,生存是最大的保障与本能,合格的物竞天择者能迅速从文明礼貌的现代人中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生存条件中,进而还可以依靠自己的学识来提高生活与剩余时日的筹划安排。没有延续,唯有缅怀,缅怀淡然,伤痛逝去。
为什么今晚慨叹良多,因为经书难念,晦涩难解。多数家长都喜欢指点孩子的婚姻与爱情,虽然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充足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值得参考与借鉴,天下至理虽多,无一解情,在爱情里,有的可以为你奉献一切,却仍然难寻幸福,有的对你斤斤计较,却过的风生水起,旁观皆可,欣赏就好,妄自揣测推导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与压力,甚至引向歧路(子无害人之心,子无助人之能,无以为继,谨言慎行)。
多数家长都喜欢指点孩子的工作与事业,虽然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充足行业与形势的知识与经验。而今社会瞬息万变,战争的结束,文革的断代,开放的市场,4.0的革新。事业编制,个体经营,业务销售,工程管理,财会专才,自由职业等等,伴随着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发展与更替,融合与创新,变化的时代只会留下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才,长辈的经历经验更多的是教训与趋势的铺垫。3D打印、纳米技术、数据统筹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完善,铸就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趋势。(把未来交给孩子吧,因为你所不能理解的未来是孩子的孩子的)
多数家长都喜欢对孩子的言行举止逐一调教,不做到深如己意誓不罢休,所调教出来的孩子彬彬有礼,谨言慎行,思维传统,心性平实,如果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孩子,O(∩_∩)O,世界真的要完了。。。(所谓的"真理",从来都是被打破的,颠扑不破的,从来没有永恒,因为世界从不永恒)世界是圆的,新大陆的掠夺,外太空的勘探,人类一步步的进步都是在创造一个个不可能。多数家长从来不相信自己孩子的潜力,因为傲慢,因为经验的自负与学识的偏见。
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吾生好读书,因为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无限希望与可能的世界,或是虚幻,或是现实,或是身受,或是遥感。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最好的老师,是亿万图书。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国我尚不知,中国人的阅读量用可怜来形容毫不为过,模式化的教育,教条式的书文,让更多的孩子远离了本是色彩斑斓的书海字天。对于生活事理的片面理解,对于行事做人的主观臆断,在对自己的生活影响的同时,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在中国,影响深远。何以知之?
在俄国日本,对孩子的抗冻训练,是锻炼身体的一项必要科目;在中国,保暖保暖保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都不够。在欧美,家长与孩子早早分开,依靠福利制度与国家政策的补贴孩子早早依靠自己和社会独立,老人早早依靠自己和社会养老休闲;在中国,传承传承传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都不够。在中国,有的家庭自行教育孩子,自行对孩子从小加强冬天裸身训练,自行将能独立的孩子放出家门,自己休闲养老轻不求人;在中国,他们被称作对孩子教育不负责任的人,对孩子健康不负责的人,对孩子生存不负责的人,孩子对老人不负责的人。
美哉我中国少年,与时俱进!美哉我少年中国,与世同行!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无以相助,寸语相赠:很多我们一时不能理解的人,只是我们识人不足;很多我们一时不能理解的事,只是我们学识不够;交流与沟通,需要双方打开禁闭的隔阂。如何判断自己行事的对错,扪心自问:我真的了解他吗。(送给相爱的人与想爱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清土剔刺,犹忧伤人,弗如予金,任君相买。犹有奇人,恶金如污,何以相送,但听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