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学姐谈北京外国语大学古代文学专业2023考研复试经验总结
我复试准备得其实非常仓促,前期一直在摆烂,直到复试成绩出来才正式开始准备。虽然初试第一,可是由于在本科学校并不好,专业课的知识经过一个寒假的洗礼也忘得大差不差,所以在准备的过程中也非常焦虑。不过我把焦虑有效地化为了动力,3月准备期间,平均下来每天有花10个小时复习复试的科目,包括英语口语和专业课。
具体安排如下:
【关于英语口语】当时是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常见问题,比如为什么选这个学校,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最喜欢的诗人等,然后写了自己的回答,每天反复记诵。到复试前就已经能非常流利了。
【关于专业课】专业课复习的是古代文学。3月份的时候我把袁版文学史又看了几遍,并且把初试做的笔记和自己的毕业论文又温故了几遍。同时我也精读一些的专著和论文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比如罗宗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在3月份的时候有大半个月都和考同一个专业的友友一起模拟面试,每天一人给对方出5道题,进行回答,回答完之后也会互相补充,到考试前我们基本上把我们所有搜集到的题都给模拟了一遍。其实这一步我们也相当于是在这个月既做到了输入又做到了输出。最后上考场的时候也由于这平常的模拟给自己增加了莫大的信心。

写在最后
考研期间,有一些情绪会像那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那样,无处不在地操纵着我们的的心态。那是我们无法被掌握和预知的命运,那是在黑夜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衣服。
那是我们刚刚开始准备时的迷茫无措,觉得自己看得太慢了,觉得自己记性太差了的焦虑;那是中期压力越来越大时的想放弃;还有后期考试逼近时的极度紧张,觉得自己怎么复习都复习不完时的焦躁不安,也许还有周围人的恶意给内心带来的伤害……
这些大家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我全经历过……
一战失败落幕后,回顾一年中发生的种种,我终于发现,原来我就像福楼拜笔下的爱玛那样“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只爱青草遍布于废墟之中。寻找的一直都只是情绪,而非风景。”我太容易情绪化了,一有波折就开始极度怀疑自己(不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友情爱情亲情方面)。到二战的时候,我开始着重关注的是沿途的风景,而非扰乱我心态的情绪。我开始紧紧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每天的任务,专注于自己的提升。慢慢地我找回了自己,找回了自己的节奏,同时也找回了自己的信心。甚至到上考场的时候,我不再是恐惧的心理,而是期待,期待再次摸到标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自命题试卷,期待与试题再次相会。
我仍记得那天,阳光很温暖,试卷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