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
夔门天下雄!它两岸若门,呈欲合未合之状,堪称天下雄关。瞿塘之雄还在于水势之雄。古人咏瞿塘:"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峡虽然较短,但峡小景不少。
滔滔长江横切 苍连绵的巫山山脉,形成三个险峻、奔腾湍急的大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 峡,合称长江三峡。 夔门天下雄!
这个夔门,就是入三峡的西大门,亦称瞿塘峡关。此处双峰欲合,如门半开; 陡然一束的浩浩江流,回旋着如雪的涛浪,迸发着震耳的喧啸,酷似一群热血汉子在那里拼搏进击,喝退艰难险阻,勇往直前。那情景,正如元帅诗人陈毅高声赞叹的:"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从四川省巫山县的大溪开始,至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全长虽然只有8公里,但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航道窄处不足百米,于此惊心动魄的雄健气慨的领略中,还可在两岸的山岩上观赏到铁锁关、偷水孔、凤凰饮泉、粉壁石刻、孟良梯、倒吊和尚、风箱峡、七道门、古栈道等多处奇观。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

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山似拔地来,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分雄气。其中峡之西端的夔门尤为雄奇。它两岸若门,呈欲合未合之状,堪称天下雄关。瞿塘之雄还在于水势之雄。古人咏瞿塘:"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峡虽然较短,但峡小景不少。

瞿塘风光
瞿塘远眺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长约8公里。东起四川巫山县的大溪, 西至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又名夔峡。天为山欺,水求石放,是气势最为磅礴之大峡。
巴人祭火 瞿塘峡一带是原先巴人国的地域,留有了众多的民族风情。"巴人祭火"是其中之一,以现实的手法来抒发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瞿塘雄关
四川有四处名甲天下的山水,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者,万水"争一门"之瞿塘雄关矣。长江水的韧性和毅力确令人敬佩。
船在崖下行
瞿塘之"迷"还在于水势之雄,"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嘈嘈急如弦,洄流溯逆将复船"。在峡中狭窄的河道上,洪水期常有惊涛拍岸之壮观。

瞿塘之水
在瞿塘峡西头,江心之中,是有名的"滟滩"。有碑记载:"每逢夏秋之交,滟旁,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
瞿塘峡口
现在"滟滩"已不复存在,1958年炸毁而永沉江底,"滟已无堆,瞿塘仍可危。岸岩双壁立,峡道九肠回。云彩留军帽,江声隐雾帷。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风箱峡
风箱峡是一险陡的峭壁,呈黄褐色,上面看不见半点绿色的植物。在峭壁之中的一条缝隙中搁着一叠长方形木匣,看上去很像风箱。传说乃是当年鲁班所存。此峡亦因而得名。

铁锁关
位于一条支流──草堂河的入口处,有一石盘,上竖两根铁柱,高约二三米,南岸有石孔相对。铁锁关,本是古人御敌所用,在铁柱和石孔间拉上铁索,即可封死长江。真可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了。

云栈迂回
开凿于明清年代的栈道,当时宽阔得能通过八人大轿。迂回曲折,绵延向前,留下了历史的真实写照,在自然景观中可透视民族文化的积淀。

峡中奇情
"风箱之谜"一直到1971年才弄清。有三个采药人冒着危险登上了风箱峡的裂缝,发现原来是巴国人留下的悬棺,发现其中的遗骨和巴式剑,铜斧等文物。

古栈道题刻
在风箱峡近旁的绝壁上,镌刻着8个大字,"天梯津","开辟奇功"。 这是对瞿塘峡栈道的赞词。


瞿塘雄冠天下,巫峡秀誉长江。客轮航行在这段长达四十二公里而无间断的峡谷里,不断有 "石出疑无路,云开别有天"的情景展现眼前。郦道元《水经注》中所云:"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即指此处。
巫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她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及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不少观光游客游过巫峡之后,感触颇深地说:"要知中国画与中国山水的关系,不到巫峡不明白。"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其代表性景观-"云雨巫山十二峰,皆在巫 山县境内,又主要集中在青石镇一带。最富魅力的是神女峰,传说那亭亭玉立的秀美石柱和伴着 她的云雨诸峰,是帮助大禹治水并为船工导航的天上仙女们的化身,这些山峰各有风姿,人们依 其身影取了十二个美妙的名字。
巫山里的金盔银甲峡,山岩上段黄灿灿若武士金盔,下段白闪闪如武士银甲,附近岩纹折皱 交错,如斑剥树身,如咆哮狮群,如花、如鸟、如鱼、如车、如船、如楼、鬼斧神工,颇耐玩 味。此外,孔明碑摩岩石壁、箭穿洞溶岩奇观、抗日锁峡炮台、川鄂边镇碚石,也是令人幽思不 绝的游览去处。

巫山十二峰
全景
巫峡最负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它们在峡的两岸次第排开。江北六峰自东而西依次为:集仙峰、松峦峰、神女峰(又叫望霞峰)、圣泉峰、登龙峰。江南六峰自东而西依次为:翠屏峰、聚鹤峰、上舟峰、飞凤峰、起云峰、净坛峰。

神女峰
是十二峰中最著名的一峰,又名望霞峰、美人峰。峰顶那根石柱,宛如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那里望断长江、迎送舟帆。在巫山云雾缭绕中,更显得神奇而美丽。

飞凤峰
与神女峰隔江相望,这是道东西走向的山梁,其形象,如同一只正在饮水的凤凰,那伸入水中的山岩,如同凤凰的嘴,而两侧的山脊则是凤凰的翼。

集仙峰
又名剪刀峰,其山顶岔成两座小峰,酷似一把张开的大剪刀,峰顶有各种形态的巨石林立。传说古时每逢中秋之夜,就有一群仙女来峰顶聚会,因而名之"集仙峰"。

净坛峰
沿小溪逆水而进,至丛山深处则净坛峰初现端倪,这座峰岩石相迭,多生灌木,山下有一潭,水碧如玉,峰顶有个大平台,如同祭坛,因此得名。


龙门峡景色
距巫山县城约3公里,是大宁河上第一峡。入峡后,但见两岸山峰对峙,高耸入云,天青水碧。有一座横跨两岸的龙门大桥,桥长184米,使峡口更像一个龙门。它比夔门更险峻。
古栈道孔
进"龙门"后,就可见两岸峭壁上,凿有一个个小方洞,约6寸见方,石孔以1.5米左右的间距蜿蜒而去,这是我国最长的古栈道的起点,这条栈道总长为300余公里。

龙门峡山水
峡内河床落差复杂,水流时急时缓,湍急处白浪翻滚,宁静时一平如镜,无论水深水浅,河底色彩斑澜的卵石历历可数。
漫雾龙门峡
在峡的出口处,是著名的银窝滩,此处历来滩险水急,旧时行船异常艰险,多有于此颠覆,故有此称,取其水底之财宝之意。如今河道经过疏浚,人在船中,惊而不险,别有奇趣。
巴雾峡
巴雾峡,又名铁棺峡,长约4公里。峡中山深谷秀,云雾迷漫, 峡内有数不清的嶙峋怪石和千姿百态倒垂的钟乳石。峡深山高,常年云雾不散,因而得名。
层岩积翠
在巴雾峡的下段西岸,有一处叠为三层的山峰,第1层好似基座,第2层犹如莲花,第3层则像一个正在打坐的女子。山峰两侧有两条小瀑布, 好似观音身上的飘带。这一景又叫"莲台峰"。
绿水青山
在巴雾峡尾段的东岸峭壁的400多米高处, 在那岩缝中端放着一口铁灰色的棺木。在这绝壁千仞,无路可通、飞鸟难栖的地方,古人用什么方法将这些沉重的棺木放上去的呢?至今仍是谜。"铁棺峡"也由此得名。
连绵群山
巴雾峡最吸引游人的是悬棺,据考证悬棺之葬始于西周,止于明代,按当地民俗,把先辈葬得越高,就越孝顺。有些悬棺已相距二千余年,却依然完好无损,实乃中外罕见。
马归山
马归山,其形态是维妙维肖,神态逼真,而妙趣横生。半岩上悬挂着四根大钟乳石,每两根钟乳石中还夹着一根小的,活像两匹骏马的后腿和尾巴,那马儿正使劲朝山里钻,后腿和屁股还露在外面呢!
滴翠峡
滴翠
滴翠峡是小三峡中景色最美的一个峡。它长达20公里。"无处不滴翠,有水尽飞泉",这里简直是一条充满稀世之作的画廊,石石滴翠,处处苍翠。
烂漫的花醉吟秋
滴翠峡中是看过一峰又一峰,览完一景又一景,难怪有人说,纵有千管玲珑笔,难描滴翠景色丽。
过索桥
滴翠峡中飞泉流瀑,恰如千条银带从云空飘洒下来,风卷青山,好似万倾碧波发出醉人的涛声。时而苍鹰盘绕山巅,更有猿猴攀藤跃树。
青翠欲滴
滴翠峡中有绵延数里,擎天入云的"赤壁摩天",古色古秀、云遮雾障的"罗家古寨",还有清雅的"映月岩",雄浑的"登天峰",别有情趣的"金丝猴",神奇的"白马洞",其深莫测的"鲤鱼洞",……。
不名自名
滴翠峡中,"水帘洞"瀑布象白绫飘缈,"红碧翠莲"那莲花似的乳石倒挂在 红色悬崖上,"天泉飞雨"是高山岩洞中流出的一股泉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化为一天水花,满峡飞舞,天然美景活像神仙境界。
西陵峡
西陵峡,得名于三峡名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宜昌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往上还有40公里长的香溪宽谷段,全长100余公里。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也不复再见。
西陵风光
西陵峡道
西陵峡,得名于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位于宜昌市西北部和宜昌县境内。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全长120公里。滩多水急,雄奇险峻, 是西陵峡的显著特点。 天仙桥,天然奇景
峡内遍布许多浏览之地,那神奇莫测的石灰岩溶洞,镶珠嵌玉般地点缀在两岸幽深峻险的峭壁之上,在从南院到南津关的一段岩壁上,有大小溶洞174个。 雨后峡口
长江万里,险在川江;千里川江,险在三峡;三峡之险,西陵为最。航运部门将上下水不能"会船"的单线航道称为"控制河段",此种河段在西陵峡多达20余处。
细浪漕漕轻舟如梦
过了香溪宽谷,长江仿佛知晓前面就是最后一重铜墙铁壁要闯,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决战。于是,它憋足了全部的猛劲和力量,冲呀!冲呀。恍如凌空抛下来数不清的炸药包,噼哩轰隆,岩崩石塌了。
客船鱼贯而行
昔日走三峡的四川船夫有首歌谣说:"出了南津关,两眼泪不干,要想回四川,难于上青天!"如今75公里的峡江犹在,却已换了人间。
兵书宝剑峡
位于香溪和青滩之间。"峡江细如线,峡天展如幅",是最贴切的描绘。在江北黄岩山那铁灰色峭壁间,有一洞穴,洞口横着一叠如书页的东西,不远处有一长形怪石,形如宝剑。千百年来,"兵书"高搁,"宝剑"深藏,令人神秘莫测。 崆岭峡
崆岭石塔
崆岭滩,亦名崆岭峡。郦道元《水经注》"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唐陈子昂诗云,"的的明月水,啾啾塞夜猿。客思浩方乱,洲诸寂无喧",再现了峡中那种既"空"且"冷"的景象。 牛
肝马肺峡
位于西陵峡中段,夹岸怪石突起,江面泡漩翻腾,水底暗礁密集,一路险象丛生,在峡谷北岸的绝壁上,东边悬挂着一团褐黄色的页岩,形似牛肝,西边有一堵暗褐色的石下垂,酷似马肺,故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