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破产后重组的“汇源”,如今要认养大熊猫“丫丫”

2023-03-21 10:16 作者:新商界高级管理  | 我要投稿

之前在某论坛上有个问题很火,问的是为什么中国人的早餐不喝果汁和牛奶这样的饮品,而西方人却很爱喝这些呢?

其实不仅是我们早餐不爱喝果汁,就连平时也很少有人经常喝果汁。但是在国内的市场上,却有着“汇源”这样一个标志性的果汁品牌。



汇源果汁通过营销,让国内的消费者开始喝果汁,并且让自己的品牌在前期拿到了上亿的营业额;但是由于后期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曾经的国货之光也被迫破产,如今被“接盘”之后也开始“起死回生”。

从去年的“海克斯科技”爆火之后汇源的“无添加”,让消费者更信赖这个国货品牌;今年汇源又决定认养大熊猫丫丫,更是给自家的品牌形象疯狂涨了一波好感。



1. 朱新礼带领汇源“顶峰相见”


经常逛超市的顾客肯定会注意到特价区的商品,在这些年那里就是汇源果汁常年的“宝座”。汇源果汁甚至还有时候是买一送一的,就这样也鲜有人问津,但是早期的汇源果汁可不是这般地步。

在上世纪90年代,原汇源的董事长朱新礼辞掉了山东沂蒙一个农村的村官,接手了县里濒临倒闭的罐头厂。

其实在上任村主任之前,朱新礼就曾经和商业有过一面之缘。在他30 岁那年,朱新礼承包了一辆汽车做运输生意,第一年就赚了 5 万多元。1984年,在领导和村民的一致举荐下,朱新礼才当选了村主任。



而接管的这个罐头厂,就是汇源的前身。朱新礼在上任之后,果断调整了产品思路,将罐头生产线的产品全部砍掉,并将村民种的水果做成浓缩的果汁,也给厂子取了一个新名字“汇源”。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朱新礼有着一股天生的冲劲。他在第二年就带着自家工厂生产的浓缩果汁只身前往了慕尼黑,在大家的种种质疑中,朱新礼奇迹般地和德国的超市签下了500万美元的订单,挖掘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之后的汇源果汁相继出口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时间生意异常火爆。



也正是在国外市场上的风生水起,让朱新礼有了做国内市场的打算。在1994年10月,朱新礼带领30人的队伍来到北京顺义安营扎寨,正式创办了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将业务版图渐次铺开。

真正让汇源走进国内一众老百姓家中的还是因为在央视投放的广告,短短5秒的新闻联播标板广告费花了朱新礼7000万元。但是这个钱花得值,一个七千万花出去,也挣回来了更多的七千万。



到了1998年,汇源开始面向全国布局建厂,成为享誉全国的“国民品牌”。2007年,汇源果汁登录港交所,募资24亿港元,是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汇源也借此实现了与国际资本平台的成功对接。

至此,朱新礼带领汇源集团走向了顶峰。



2. 辗转反侧到达了“低谷”


在2021年1月13日,汇源果汁发公告称,联交所上市复核委员会于2020年12月9日举行复核聆讯,以复核除牌决定。2021年1月5日,上市复核委员会通知公司其已决定维持除牌决定。

这个曾经一片辉煌的果汁品牌却在二十多年后宣布了摘牌申请了破产。



其实看似耀眼的汇源在08年奥运会左右就走起了下坡路,虽然从2009年到2016年汇源果汁的营收从28.5亿元上涨到了57.6亿元,但是在这8年的时间里,汇源果汁有7年的扣非净利润都是亏损的状态。

而且在2017年的汇源中报中显示,集团的总负债已经超过了110亿,年利息支出占净利润的比重已高达400%,高企的利息支出迅速恶化了其盈利能力。

甚至在2017、2018和2019三年,汇源都没有公布自己家的财报,其背后的数据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烈。



新闻爆出后,市场一片哗然。没有人想到这样一个光辉的国货品牌,背后竟然是这样的黑暗时刻。而67岁的朱新礼也被判为失信人,其名下的41亿资产被冻结,共负债115亿元。

汇源跌入低谷,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主要的一方面是收购导致的消费者舆论打压。

在上市一年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就想要用超出市值两倍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而这次交易的最终成交额会在74亿港元左右。对于朱新礼来说,虽然汇源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儿子”,但是面对这样的诱惑,他还是动摇了。



不过,当时正值08年奥运会时期,国民对于国货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却在这次收购消息中被击垮。因此,众多消费者都反对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并认为“这项收购涉嫌外资消灭民族支柱企业”。

当时朱新礼还发表讲话,说企业确确实实要当儿子来养,当猪来卖,这是市场行为。但是国民仍不买账,后来随着《反垄断法》的颁布,汇源果汁才不得不继续单独运营下去。

第二个原因就是汇源集团内部的管理问题凸显,落后的管理制度没能配上高速发展的市场。



在当年收购没有完成之后,朱新礼便乱了阵脚。因为在收购之前,汇源果汁一边裁撤下游的销售体系,一边加速扩张,大举投资果汁原料生产基地,希望未来能转为可口可乐的果汁原料提供商。并购流产后,汇源果汁高举高打的原产地投资计划戛然而止。

数据显示,当时汇源果汁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已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9722人减少到4935人,销售人员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这几乎意味着,汇源彻底打翻了原本的品牌销售底子。



并购失败后,汇源为了保持正常经营,不得不再次举债重建经销体系。

前后两次折腾,汇源元气大伤。此后10年,汇源业绩急转直下,连年亏损,资金链持续承压,并在2018年因百亿债务压力,爆发经营危机。

直到2020年,汇源也没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朱新礼在这一年也发布声明,称自己已辞任汇源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等职务。

不过最终的汇源还是在资本的力量下进行了重组,并没有完全消失在市场中。这次重组,文盛资产是主要的投资人,其投入的16亿元资金将小部分用户支付汇源破产费用,其余90%都将用于汇源的生产经营和升级改造。



结语


重获新生的汇源也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旅程,即使竞争激烈,但是凭借汇源这些年打下的“0添加”的名号,照样在果汁市场中独当一面。而且最近认养大熊猫的新闻也闹得热火朝天,可见汇源的未来之路一片光明灿烂。


破产后重组的“汇源”,如今要认养大熊猫“丫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