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玲芽之旅》的观后感?

看完《玲芽之旅》有两周时间了,这段时间也看了很多影评,也和很多身边的朋友交流了一下,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总体来说还是及格之上的作品,70-80的分数,新海诚一向擅长感情的画面表达,用画面和音乐调动人们的情绪。这一次的作画更是站在了新高度,保持了一直以来的“随便截图都能做壁纸”的优秀作画水准(顺便提一嘴,这次的男女主真是赏心悦目)。
音乐方面更是表现惊人,个人以为达到了“灾难三部曲”的巅峰。其中在上映之前就被期待的《suzume》可以说是未播先火;不过比起《suzume》,个人更喜欢东京蚯蚓事件的背景乐《sky over Tokyo》整体一直在表达空灵、森奥的感觉,让当时在电影院的我仿佛置身神明降下灾厄的现场。
以上总结了这部作品优秀的地方,优秀的画面和音乐在电影院的媒体加持下能够轻松引发观众的代入感或者说共情。这也是新海诚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票房保证。再来谈谈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这是部口碑两级化的作品,那么它到底那里表现得差强人意了呢。
新海诚在之前的作品其实一直都有一个“不痛不痒”的缺点,就是剧情简单,仔细想想他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作品,《秒五》、《言叶》、《君名》、《天气》的故事情节都是非常的简单,很“商业片”。这次的剧情我也是在看到一半就差不多猜到了,失去了从剧情获得惊喜的快感。
但是有意思的是,这次他还是在本身单薄的剧情上加入了“灾难之后,人们该怎么告别灾难带来的伤痛”,这是进步,作品会更立体。但是本就在剧情上表现力欠缺的新海诚,显然是没有在这次的电影中处理好立意和剧情的融合。和姑妈沉重的养育之情,和草太“太草”率的感情、和路人的一期一会、最后救赎年幼时期的自己,这些看似都和主线的“关门”没有关系,也只能“浅浅”地表达情感线。这和日本文化一直以来的晦暗、隐涩的叙事方式有关,但中国的观众不一定都能站在文化立场上思考,这些诸多原因加持在一起,最终都反馈在口碑差的一面上。
最后本来想谈谈对新海诚这个人的看法,因为在之前的作品中一直都有少男恋上年长女的感情线,加上其他追求、拯救恋人也好拯救世界也罢的俗套剧情……觉得他一直没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是这次他还是勇敢迈出了探索的步伐,虽然踉踉跄跄,甚至最终会“摔倒”,我还是会对此抱有期待。那么就期待你接下来的表现了,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