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价格歧视”考点汇总
一、定义“价格歧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根据购买人的消费能力不同、身份及社会地位不同、购买量与地理位置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可以简单理解为区别定价。(通俗的讲应该是童叟无欺的反义词)这里所指的歧视并不是贬义词,仅仅是当时定义者取的一个名字,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价格歧视”常用的几种类型。
二、分类1、一级价格歧视: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卖衣服的看到顾客张三大夏天穿着貂,穿得珠光宝气,认为张三是个土豪,于是将 50 元/件的衣服按 100 元/件卖给张三,简而言之就是因人定价。生活中不容易实现一级价格歧视,现在的消费方式要么是网购,要么是到商场/超市购买,都是明码标价,预测每个人的心理最高价位非常困难。
2、二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比如生活中歧视单身狗,肯德基和麦当劳有第二杯半价,买的越多越便宜,根据购买量歧视。如批发市场也属于二级价格歧视。
3、三级价格歧视:根据特定的细分市场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公园有老人票、儿童票,对老年人实施打五折、对儿童实施打六折。如旅游团针对老人收取老人费。马自达在中国和美国的销售价格不同。如星巴克在中国和印度走不同的定价策略,在中国走高端的定价策略,在印度同等的美式大杯咖啡会比在北京便宜三分之一以上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