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整理

2023-08-09 18:33 作者:-寻孤-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给读者):这个整理全凭个人经验以及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此文章的整理内容为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本,内容大多来源于课本。笔记处的板块结合了个人的理解与上课笔记的整理。本作这并不为语言的准确性以及答题格式的正确性作担保。资料仅供参考。在整理过程中没有借鉴任何网络资源,汉字全部手打,需要pdf资源的可以私信我。(pdf上有横线和标色,内容更为齐全)。若有评论质疑是来源于xx网站或者xx视频的直接拉黑。 本文大约3000字,七年级地理部分没有特别重点的,但都是特别基础的知识,记住就行。

写在前面(给审核):此整理项目内容为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里面所有涉及的对国家的描述均出自于课本内容,本人并未做任何修改。所涉及到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模式,又或者任何文字性的内容,目的均在于整理,并未带有任何个人主观意识。此文章旨在传播优质学习资源供读者分享和学习。

1. 如何阅读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注))

笔记①:东西半球划分线(西经20°东经160°)

笔记②:低中高纬度划分(30;60;90)

笔记③:寒温热气候带区分(23.5;66.5)

2. 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区别(自然景观、建筑物、公共设施、人口密度)

3. 如何阅读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4. 设计路线(按需求和实地情况设计。考虑因素:需求、路线特点)

5.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6. 四大洋(太平大西印北冰)

7. 七大洲之间分界线(典1: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典2: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山脉)

8. 重要的海运通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

9. 地形:1.山地(500米以上)2.平原(200米以下)3.高原(500米以上)4.丘陵(起伏和缓200米-500米)5.盆地(四面高中间低)

10.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种类、分布)

11.气候分类(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书P32)

12.河流对人类的意义(交通、能源、资源、旅游业)

13.人口密度(1.单位:人/平方千米;2.特点:不均匀)

14.人种(1.分类:白黄黑;2.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15.语言与宗教(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6.领土的范围(领陆、领水、领空的总称)

17.国家的分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8.平原(1.湄公河平原。自然条件: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平原地形。优势条件:人口稠密,利于稻作。主要种植物:水稻。2.美国中部大平原。自然条件:土地辽阔,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优势条件:配有大型农用机械和自动化装置,家庭农场规模很大。主要种植物:玉米大豆小麦。)

笔记①: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一个区域的位置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①相对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以及周边其他事物)②经纬度位置(从经纬度——半球;温度带;纬度带)

湄公河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1. 位置:地处低纬,热量充足   

2. 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 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4. 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生产特点:人工劳动精耕细作

人口密度与生产特点相互影响

笔记②: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1. 地形: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2.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适宜

3. 河流: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4. 土壤:土壤肥沃

农业生产特点:高度机械化;高度商品化;高度一体化

19. 山地(1.安第斯山脉。地区特点:①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②地势起伏大,气候随海拔增高变得寒冷。生产特点:①根据环境特点,印第安人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②海拔较低处开辟梯田,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为主的作物③高海拔处形成干寒草地,放牧羊驼和骆马。2.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特点:①瑞士的山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6%,矿产资源奇缺②缺乏工农业的自然资源③拥有奇特的景观和淳朴的乡村特色。发展特点:①利用当地景观发展旅游业②坚持以保护环境与发展并存的手段进行发展)

笔记①:

海陆位置:南美洲西部,西邻太平洋。

山脉走向:南北走向。

海拔高度:平均海拔3660米。

穿越国度: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等国。

地区特点:①耕地少。低海拔地区发展种植业,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②温差大。穿着动物皮毛,保暖方便。③天气冷。石屋,就地取材。④山路多。出行多用骆马。

总结:山区的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生活。

种植作物:玉米;马铃薯(作物特点:耐寒耐旱)

山区不同的海拔高度,其降水热量不同,形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不同气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

答题模板:区域发展题。

1. 解读材料。圈画线索。

2. 写下有利因素。(发挥)

3. 写下不利因素。(克服)

4. 从自然角度与人为因素综合分析。

5. 点题:因地制宜,可持续性发展。

课时总结: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水域。(1.日本。地区特点:①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②多优良港湾,利于出口。发展优势:①工业强大,造船业发达,利用科技进行渔业发展。②地理位置优渥,渔业资源丰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①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业废水与污水排放影响渔业生产②捕鱼范围缩小,影响渔业发展。2.威尼斯。面临的问题:海水倒灌;水位上涨,侵蚀建筑物)

笔记①:日本渔业资源减少因素: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②填海造陆破坏了生长繁殖的场所了;③过度捕捞破坏了鱼类的生长繁殖。发展渔业的原因: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狭人稠,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向大海要资源,发展渔业。

20. 草原。(1.非洲。气候特点:一年分干湿两季。生活特点:①逐水草而居②游牧生活。2.澳大利亚。地区特点:①气候干热②草原平坦辽阔③干旱土地广布。发展特点:①分地区进行放牧(粗放牧羊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②善用现代化机械进行放牧③人少羊多④政府倾斜进行政策帮助)

笔记①:非洲热带草原,地跨赤道,大致呈对称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北半球:4月到10月;南半球11月到次年4月(湿季);5月北上,10月南下。随着一个地方的干季和湿季而迁徙。故称作:逐水草而居。澳大利亚的牧羊带的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粗放牧羊带-降水少;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降水适宜;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降水高)

21. 沙漠。(1.波斯湾地区。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发展优势:地理位置优渥,地处亚欧非三大陆连接地带,濒临阿拉伯海,红海,里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转型:利用已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2.以色列。气候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发展劣势:水资源缺乏,可耕地面积少。发展优势/策略:科技扶持,实行开源节流,运用滴灌技术,种植高附加值的作物。

笔记①: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水文:河流稀少;石油特点:储量大,质量好,交通便利;集中分布在波斯湾沿岸。石油的利弊:利(带来大量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弊(无法可持续性发展)。方法:寻求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22. 其他城市。(1.莫斯科(3个要点:①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②抵触东欧平原中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有积雪期③标志性建筑:克里姆林宫,红场,无名烈士墓)2.巴黎(4个要点①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②巴黎是艺术文化之都③标志性建筑: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埃菲尔铁塔④包容开放的艺术观念)3.班加罗尔(2个要点①外号:亚洲硅谷②发展优势:教育水平,政策扶持,文化普及)4.蔚山(3个要点:①发展迅速离不开政策倾斜与扶持②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普及③拥有完善的流水线和生产设施)5.巴西利亚(1个要点:①城市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规划))

笔记①:城市规划的要求(①明确功能②密度适度③结构清晰④建筑独特);3次迁都的原因(①政治②经济③国家安全)蔚山有的人文条件(政策;交通;工业基础;技术;人才))

复习课笔记②:

发展模式的分析要依据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

热带不能分析季节,要分析月份。

根据人文优势或者自然优势分析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用已有资源补足短板,发展时依靠长板。

分析一个地区位置要从相对位置与经纬度位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从经纬度分析出半球,温度带,纬度带。

七年级的地理记牢两个词:因地制宜和可持续性发展。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

人文环境包括:生产生活特点。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定半球(气温1月左右最高——南半球;7月左右最高——北半球)

②看气候与降水量,季节差异

③确定气候类型并描述


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整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