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设计与激励误区之股权封闭
公司股权封闭,打不开?不够用?如何让股权从封闭到开放?怎么样才能从不够分到用不完。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从观念上要改变,第二从技术手段上要优化。
先来看看股权封闭,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把股权当西瓜切。一整个西瓜就是100%股权,你切一块30%,他切一块10%。切着切着就没了。之后再要分配,就需要再到每个人手里去切。切的每一刀都疼。这就是封闭股权。
观念上的改变是把股权从西瓜变成苹果。所以这个该怎么来改变呢?就是把股权看作一颗苹果树上的苹果,一股就是一个苹果。所以,一颗苹果树假设可以结50个苹果。那对于这颗苹果树,我们精心的护理它浇水、施肥、松土,让它长大,它就能结200个苹果。
也就是企业在做大,苹果的数量也在增多。而且我们可以不止有一颗苹果树。我们可以有苹果园,苹果山。
这是认知的改变。接下来看看怎么落地,从技术上如何优化。比如企业要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或者要做股权融资的时候,再或者要用股权整合资源。老板要做定向增发,做加法,不要做减法。
再回顾下减法怎么做的,比如一个公司2个股东,张三占80%,李四占20%。假如公司要用20%来做激励,那么原股东都得降低20%,于是张三就从80%变成了64%,李四就从20%变成了16%。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增资扩股。
再来看加法怎么做,假设一个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元,一般一股一块钱,那么就是100万股。同样按上文的结构,张三占80%,是80万股,李四占20%,是20万股。这个时候假如我们要用20万股来做激励,或者是要做融资,那么我们就增发20万股,给到那个激励股东,或者给到出资人投资股东。这时张三和李四的股权不变,但是公司的股权总量、股份总量变成了120万股,这就是做加法。
那增加的这20万股,凭什么做加法。它的逻辑是什么?大概分成2个方向。一是有人拿着价值进来持股,如果是内部员工,要么员工掏钱,要么是公司做大了。公司做相应的增发。
从股东的层面再来看下加法和减法对他们的观感。
假如今晚公司开股东大会,讨论融资或者激励的问题。假如你就是老板,你跟股东们说,咱们要不要搞点资金进来,让企业跑快一点?大家说要,我们要不要用股权留住一些核心的员工?一是留住他们,一是让他们把公司当自己的事情一样的干,让咱们轻松一点,同样让公司跑得更快。股东都同意,你说,那既然都同意,我们每个人都降20%或降30%来做这个事情,大家看怎么样?
多数情况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要不咱们走慢一点,不要他们的钱。或者多给员工发点工资不行吗?不一定要给员工股权呐?可能是他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他认为不做更好一点,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他舍不得把他的股权往下降。
换成股权增发来看,还是按照上边的话术,但对股权这块说,大家伙的股权咱不动。我们根据他们进来的价值,或者创造的价值,适当的增发一部分股权给他们。
这个时候股东会想,我的不动原来是多少还是多少。增发要么是有资金进来,要么是公司做大了,反正是价值的增加。而且增发是有价格的。原始股是1块钱,现在增发内部价格怎么也是5块一股,外部可能是8块一股。
现在原股东手里的股数不变,而价值明显的增加了,这种增加是通过一次增发很清晰的体现出来的。股东就更容易接受。
但是,可能会有小股东认为我以前是100份里的20%,现在成了120份里的20%,我这还是变相的减少了。
在这要提一句,股东千万不要揪着百分比来看。第一、百分比只反映相对量,不反映绝对量。
打个比方,沙漠里,一个人给朋友分了50%的水和沙漠补给基地工作人员给了这个人5%的水。这个人的朋友给他的50%,只有一口水,因为这个人只有1杯水。而补给基地工作人员给了他1桶水。
第二、百分比的计算难度大,手续麻烦。比如说一个公司原来有 5 个股东,各占多少百分比,占满了。只要稍微动一动股权,比方说增资扩股,只要有人投资或者内部激励,只要出缺一点股权,那这5个股东每一个人的股权都得往下降。出去多少比例,相应的就得降低多少比例。
另外,股权变更有两大手续,第一、工商登记手续,第二、内部手续,公司有个股东名册,股东手里有一张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上清楚地记载了它的持股比例,股东名册上也写清楚了他的持股比例。手续麻烦就麻烦在这儿了,公司只要稍微动一动股权,所有股东的股股权比例都得发生变化,他们的持股凭证,全部得拿回来换发一张,股东名册上又进行重新记载。同时,工商也要重新去登记,因为你的比例已经变了。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些小股东说找不到自己的持股凭证了,拿不出来。这就很麻烦。如果股东更多就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