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知识:明空白时期,瓷器至黑时代却诞生来瓷器绘画的璀璨篇章

明|空白时期青花
璀璨篇章
激情、创意和精湛工艺的艺术篇章

在中国古代瓷器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明代中期的空白时期犹如一块隐藏的宝石,其光彩璀璨,令人惊叹。
当我们谈及这个时期,即正统至弘治年间(约1449-1505年)的青花瓷,我们探讨的是一段融入了激情、创意和精湛工艺的艺术篇章。
Chapter 1
瓷器的空白期|背景
“青花之美,历经风霜,绽放于明空白之际;
人物之韵,流转笔端,留存于世间珍稀。”

在明空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国库拮据。在《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浮梁县志》、《江西大志·陶书》等文献中有记载,这段时期瓷器烧造数量大大减少。
《豫章大事记》提到:“景泰五年(1454)五月,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
《江西大志·陶书》中的记载:天顺三年(1459)把原定烧造的13万件瓷器准减8万。

然空白期并非无官窑瓷器,工艺精细者还是有的,只是绝大多数没有年款。
正如各种古籍中所记载,这一时期的瓷器工艺仍然保持了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景德镇,这个被誉为“瓷都”的地方,成为了工匠们挥洒才华的舞台。
在青花瓷的人物绘制上,这段时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腻与深情。
Chapter 2
空白期特点

以“仕女图”为例,这是一件闻名遐迩的青花瓷作品「青花仕女图梅瓶」,于2019年9月纽约苏富比拍卖。
画中的仕女,头戴珠冠,身披华服,眉目含情,婉约可人。画面背景则是精心绘制的园林景致,其中点缀的花卉与仕女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人物衣饰、头发、衣带、衣袖随风飞舞,流云翻卷,动感强烈且风格独特,仅见于此时期,既无前例,后期亦不复见。

再以明空白期 青花携琴访友为例,展现了经典的携琴访友典故。
器身以青花为饰,口部绘回纹,腹部主题纹饰绘携琴访友图,高士身着长袍,衣褶飘逸,神态生动,周边树木枝叶错落有致。整器纹饰构图疏密有致,意境深远古雅。
空白期瓷器常见自由画风,器型及纹饰多样,有意复兴元代流行风格。自宋元始,携琴访友历来便是不满时政自负清高之文人高士借以明志释怀之最佳选择之一,空白时期便是自有传承与演绎。
可谓“画中有韵,韵中有史,史中有情,情中有工”。
Chapter 3
三朝各自特点

明代正统朝,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
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一种为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青花色泽浓艳;另一种为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为灰蓝色,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开始居多。

明朝景泰年间仅历时7年,瓷业生产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时期,青花瓷器基本延续正统朝风格。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常用大片卷云作背景,有历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婴戏等,线条清晰,形象生动。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历史人物故事图中的垂柳用连续“人字纹”表示。高士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婴戏图的婴儿面容健壮,五官攒聚脸心,头顶有翘起的发辫,斜向额前。

明代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点,以此件青花荷莲大碗为例,当时的的青花有浓艳的深蓝色和泛灰的淡蓝色的变化,此器采用的是进口青花钴料,色泽浓艳,并带有黑色结晶斑。外口沿近足处及足墙均绘青花双弦纹,外壁亦绘荷莲图,池塘中水波荡漾,莲花盛开,随风摆动。
此碗形制较大,纹饰繁密,用笔圆浑遒劲,青花色泽浓艳,为天顺时期精美之作。

如今,当我们观赏抑或去仿古这些珍贵的明空白时期的青花瓷,我们应当怀着敬意,品味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和工匠们的辛勤汗水。
“古瓷,非瓷也,乃匠心之血,历史之泪。”

欢迎关注
CONTACT US

yanyameixue
分享瓷器知识
美好茶空间
微信|xiaoya_jdz
小红书|小雅在昌南
抖音|衍雅在昌南
视频号|衍雅陶瓷
B站|小雅在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