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中天原创诗词0103《“考圈锦鲤”魁星诗》

2021-08-24 06:38 作者:如是我歌  | 我要投稿

“考圈锦鲤”魁星诗

极寒天气致敬所有考试前夕认真备考的同学兼致敬曾经艰辛备考的自己!初成于2018年12月10日

 

孙敬悬梁染赤发;孙康映雪冻蓝颜。

书斋乞丐真龌龊,号舍囚徒更蹒跚。

坚持或可拼二代,放弃多半搏三餐。

今宵戴月任尔笑,明日魁星照我还!

*

自注:

01魁星:道教尊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其像头部似鬼,赤发蓝颜。个人认为这种奇丑无比的面貌是草根学子长期苦读的“恶果(类似今天的学生近视、驼背等)”,而魁星则是艰辛备考受摧残的“集大成者”。好在这些“恶果”都被魁星一个人用脸“抗”了下来,哈哈。现在流行转发各式各样的“锦鲤”,个人认为,如果在“考试圈”需要一条锦鲤的话,非“魁星”莫属!在科举时代,魁星楼的香火那是相当的旺盛啊!呵呵。

02孙敬: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染赤发,我想象的长期“悬梁”使头皮出血,染红发辫。

03孙康:成语“囊萤映雪”中“映雪”的主人公。冻蓝颜,我想象的长期“映雪”使脸上加霜,脸皮变蓝。

04书斋:图书馆、教学楼等备考的地方。虽然备考的同学们对图书馆、教学楼等规矩之严苛、环境之“恶劣”怨声载道,但如果大家对古代科举时的“号舍”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刚到无比的“幸福”!

05乞丐:在我考研的时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保研的人过着猪一样的生活,就业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跟我一起考研的“同床”好友黄博士,受我影响,头发不剪、胡子不剃、衣服不洗,形象的展示了鲁迅先生创造的成语“油光可鉴”!结果被来探望他的哥哥劈头盖脸痛骂“像个叫花子似的”!我以为只有我们俩这么“龌龊”,结果到了考场才发现,基本上都是一个模样!那哪是参加神圣的考试,活脱脱就是丐帮弟子开大会啊!哈哈。

06号舍:明清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在贡院内举行,入闱士子各居一席舍答卷,其所用席舍称号舍,亦称号房。

07囚徒:根据清代的乡试制度,乡试分为三场,从八月初九(秋老虎时节)开始,每场考三天两夜,共9天6夜。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供考生坐着答题,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但因号舍长度只有四尺(相当于1.33米),人睡下去连腿都无法伸直。而且号舍没有门,考生需自备油布作门帘以防风雨。在考试的九天七夜里,考生答题和食宿全在号舍里。在每排号舍的尽头有一间粪号,谁去上厕所不能说话,只能用牌子来表示,牌子正反两面都有字,一面写着“入静”,另一面写着“出恭”,现在还有不少老年人以“出恭”指上厕所,就是由科举而来(《科举考试历时九天七夜 号舍里吃住失火也不开锁》)。

08龌龊、蹒跚:经历过“黑色六月”的高中生以及“黑色冬季”的大学生们,估计都会对那段“痛并折磨着”的备考日子记忆犹新、咒怨不已;然而就我有限的人生经历而言,还没有见到一则因为高考、考研而饿死、冻死的新闻!然而在科举时代,“经常有考生因中暑生病、食物中毒导致意外死亡,还有的则是被藏在号舍屋檐等处的毒蛇咬死”,还“有人在入场时被挤下考场大门内右侧水池中淹死。”甚至还有因为坐在巷尾的“粪号”而差点儿被“熏死”的(《清代乡试共9天6夜 考生吃喝拉撒全在号舍》)!

09二代、三餐:富二代。高考警句很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考不上大学,你拼得过富二代吗?”个人认为,考上大学,草根出身的我们也未必一定拼得过富二代,但概率会比考不上大学的增加很多;而考不上大学,则概率上为三餐(基本生活需要)奋斗的更多,想要“美好”生活,概率上会比考上大学的人更难。当然,行行出状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努力、不坚持、不隐忍,考上大学与考不上大学,区别其实并不大。

2018年12月10日18:51:15 完成注释部分。


石中天原创诗词0103《“考圈锦鲤”魁星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