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义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阵在拼命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十八岁的时候在想,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要过怎样的人生,追求怎样的梦想;三十岁的时候在想,要不要屈从于现实,就这样娶妻生子平凡地过下去;四十岁的时候在想,人生这么苦,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愿从头来过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么想太过悲观了,可是谁肚子里没有一堆苦水无处可倒。
二十岁的时候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放手去经历,军旅、上万公里的骑行,去参悟吃得苦中苦,去经历成长的阵痛、爱恋的得失、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四十岁的时候发现无论如何努力,那生命长河中的所有弯弯绕,没有一个可以逃脱和改变。
在书中能找到一些答案,比如加缪、毛姆、但丁等等,在现实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因为那些你曾经不敢想的事就这么一件一件发生了。
2022年12月21日,父亲的周年祭,如同《超体》里的信息量一样,一幕一幕在脑袋里爆炸性的展开,曾经的争吵与冲突,奔跑在后面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的喘息,为了一家的生计半夜起来去七八十公里外的江边码头贩蔬菜……再如何强烈的情感那也只是留给活人的,没有了就是没有了,只剩下那一袋砸碎的白灰。还好不用面对如今这一波又一波的感染了,像开盲盒一样。
你可以觉得它就那么回事,发个烧躺两天就过去了,也可以觉得它可以对我们像剥洋葱一样,反正没有什么证据,反正那是三五年甚至三五十年以后才能知道的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你准备好了坦然面对就行。
人们不会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直到他深刻地理解了死亡。多少人活的糊里糊涂,死也死得糊里糊涂。
回头再想意义,对于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满足自己的六根之欲是意义,放大一些,为了父母爱人孩子的幸福而付出是意义,再放大一些,为了不相干的陌生人,为他们治病、修桥、铺路、育人是意义,再放大一些,为一城乃至一国百姓之福祉是意义,如大科学家政治家领袖为了全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那是普通人奉为信仰的意义,再放大呢?到全银河系全宇宙那么大,人类如此渺小,人性有那没多不完美,人类之于宇宙没有意义,哪怕你把太阳系毁了,宇宙也会说:我不在乎。
余生,能否不悲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