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以已交火,美陷入7线作战困局,“台独”被抛弃,统一箭在弦上

2023-10-26 18:21 作者:qdlf888  | 我要投稿

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已经陷入7线作战困局,即便解放军收台,美国也没有更多资源分配到台海来,“台独”终将被抛弃,而统一已经箭在弦上。那么,美国究竟陷入了哪7条战线中呢?

大家都知道,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到现在已经持续近3周左右了,而随着战火逐渐扩大范围,美国虽然还在不断向以色列进行军援,但现在美方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如果美军直接下场帮助以色列,那么美以面临的可能是伊朗或者整个阿盟一起下场,输赢先不说,美国被国际社会谴责和孤立肯定跑不了。但若不打,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又会逐渐被削弱,这会使美国的中东战略破灭,而且不论美国接下来怎么做,关于美国的真实嘴脸,国际社会可以说是已完全看清。

更重要的是,美国现在已经陷入6线作战困局,哪6线呢?除了巴以冲突外,还有俄乌冲突、塞科冲突、朝鲜半岛之争、伊朗挑衅、南海夺岛困扰着美国。这6条战线中,有的是已经爆发军事冲突,并且处于旷日已久的状况。有的则是还在美国的战略部署中,即便当下还没有爆发军事冲突,但仍然都是处于紧张的局势中,美军也不能松懈在这些地方的军事部署,比如朝鲜半岛和菲律宾等。而美国现阶段肯定会将军力重点放在中东,以威慑住伊朗。但这样一来,美国考虑到这6线作战,几乎已经是将美国的军事资源给掏空了,尤其是在美国经济通货膨胀这一情况下,若是再算上“台海冲突”,那么美国将面临的就是7线作战,美国根本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以用于“台海冲突”上。

现在民进党当局和岛内的一些“台独”分子还将希望寄托于美国身上,期盼着在解放军收台的关键时刻,美军能够来“支援”台军。可即便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它也不可能同时投入到7条战线中来,更何况美军所面对的是解放军,而台军本身就力量有限,若是按军事实力排名,民进党当局能保证自己排在以色列、韩国和乌克兰的前面吗?很显然,民进党当局是在异想天开罢了,“台独”被抛弃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军事活动已经起到作用。近年来,经过解放军的不懈努力,其实解放军在台海的活动已经形成了“4个常态化”,分别是快速反应常态化、联合作战常态化、全向压制常态化以及军事慑压常态化。这“4个常态化”也不难理解,即解放军在台海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反应迅速,牢牢地掌握着台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对台海的局势了如指掌,且对岛内“台独”分子起到武力威慑的作用。而且最近这段时间,相信岛内的“台独”分子也看出来了,解放军已经不断强化了在台海的军事活动,即便是美军敢来,解放军也有能力将其拦截在外,不让美军和岛内有可乘之机。

其次,美国已经打起了退堂鼓。近日,所谓“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在“窜台”时当着民进党当局的面,明确表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会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选边站,并且她还呼吁两岸开启对话。可以说,罗森伯格这是摆明了在告诉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美国“不会支持民进党搞‘台独’”,更不会在关键时刻给其提供帮助。因为美国当下的处境,已经不允许美国应对更多战事,更何况与解放军作战,美国无异于自找麻烦。

现在美国都自身难保了,所以那些指望“倚美求独”的“台独”分子,还是趁早死了这份心吧。两岸统一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一味地搞“台独”只会走上死路,现在统一已经箭在弦上,两岸统一已刻不容缓,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日子相信也不会太久,我们只要拭目以待即可。





10月25日,是巴以冲突进入第19天的日子,根据这一天的统计结果,巴以本轮冲突已致双方超7200人死亡。其中,巴方5886人死亡,其中加沙地带超过5791人死亡,超过16000人受伤;约旦河西岸95人死亡,超过1800人受伤。根据以色列媒体的统计,以色列方面已有超过1400名以色列人和外国人死亡。

巴以冲突造成如此多的人死亡,是一场不幸的人类悲剧,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在拱火,美国不仅给以色列输送军火,还往以色列派兵、还将航母派到了东地中海,巴不得巴以冲突立即演变成一场大战。与美国相反的是,中国一直在呼吁和平,为了实现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在奔走。也是在25日这一天,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对美国发出了灵魂 拷问,“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叙利亚到利比亚,美国的战争机器碾过哪里,哪里的民众就陷入水深火热。美方把贫铀弹和集束炸弹送到乌克兰,把航母战斗群派到地中海,把武器弹药送到以色列,这难道就是所谓‘人权卫士’带给地区的‘福音’吗?”

很显然,这个问题,美国根本就不敢回答,因为吴谦说得都是事实,也是美国永远没法抹去的污点。

先说阿富汗问题,“9·11”恐袭事件发生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据统计,美军入侵阿富汗20年间,夺去了包括3万多平民在内的17.4万阿富汗人的生命,近三分之一阿富汗人沦为难民。战后,美军在阿富汗战场遗留的集束炸弹,至今依然在伤害着阿富汗人民。这20年间,阿富汗的经济停滞甚至倒退。阿富汗经济专家愤怒地表示,自从美国来了后,阿富汗的农业、工业没有得到丝毫发展,经济没有变强,甚至都没有一条完整的街道,大量的阿富汗人背井离乡逃往邻国。

再说叙利亚内战,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是美西方国家发起的“颜色革命”,在中东地区引发大量的混乱,西方称之为“阿拉伯之春”。叙利亚也在这场“颜色革命”中被波及,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果断出钱出武器,将反对派迅速武装起来,最终酿成了这场内战悲剧,同时,美国还打着反恐的名义往叙利亚增兵,时不时地轰炸一下叙利亚政府军,即便到现在内战结束,美军也没有从这里撤走,还经常曝出来偷叙利亚石油,粮食的丑闻。

再说利比亚,1986年4月15日,美军对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进行了代号为“黄金峡谷”的海空联合打击行动,空袭持续时间虽然只有18分钟,不仅摧毁了包括卡扎菲指挥所以及驻地在内的5个重要军事场所,被誉为开创了“现代外科手术是打击”作战模式的先河。“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的时候,利比亚也没有幸免。美西方国家继续支持反对派,最终把卡扎菲赶下台。但是战后,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的确如吴谦说的那样,“美国的战争机器碾过哪里,哪里的民众就陷入水深火热”。现在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速、失业率等重要指标更差,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经济甚至倒退三四十年。美国“人权卫士”带来的“福音”,其实是灾难。



等不到“蓝白合”,等不到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现在的岛内统派人士已经快要将台当局“架空”,这股现象渐成鼎沸之势,大陆邀请台商共建“一带一路”,使台海转折点提前到来。民进党当前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蓝白两阵营“下架民进党”马上要合二为一,侯友宜甚至为此不惜透露出甘当柯文哲副手的想法。与蓝白厮杀已较民进党筋疲力尽,政坛外岛民们心中民进党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

日前,岛内“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同比2022年年底,岛内赞成“台独”的比例已经锐减至25.2%,支持民进党“完全执政”的人也已经不足三成,这意味着民进党在岛内的民意基础已经如东流水一般,一去不回头了。

令情况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国民党、台东县已经绕过了民进党自行组团前往大陆,就台东番荔枝恢复销往大陆进行协商。今年年初,以台工商总会为代表的岛内经济团体频繁往来两岸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金门县也多次为恢复两岸直航频繁派代表来协商,台当局的不作为、滥作为造成的恶果,最后还要岛胞自己来收拾。长此以往,才形成了各地方、团体越过台当局直接和大陆对话的局面,台当局因此几乎要被“架空”。

这一点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岛内“民意基金会”24日又发布了一则民调,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不赞同度达到53%,创下其第二任期内新高纪录,蔡英文手下得力干将陈建仁团队的不满意度也达到43.8%,同样是再创新高。这一结果很直观地显示出岛内对民进党当局的表现越来越不满。

民进党当局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蔡英文当局期间,中方尽最大的努力和诚意惠台,并曾为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卫组织作出特殊安排。蔡英文和美国勾连日益加深,不仅滥用纳税人的钱加速武装台湾,将台海推至兵凶战危的边缘,更是蛮横阻断两岸经贸、文化各项交流,严重伤害了两岸同胞的感情。时间久了,岛内看得明白,谁才是真正为人民谋福祉,而谁一心只为了政治私利。

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将反“台独”精神带到了美国,台东县自己派代表来大陆打通番荔枝输入通道只是个开始,大陆为这星星之火添了一把干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在北京圆满落幕,引发了岛内的巨大反响,有声音呼吁两岸应共同推动在“一带一路”上的经贸合作。国台办顺应台胞的心声,提出了大陆为引导帮助台商台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所做的三项努力:推出《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为台商台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平台、加强对台商台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宣介。

沿着“一带一路”,台商台企能与大陆同胞共享发展机遇,也能得到更多的便利和帮助。国台办这一举措正中了台商台企的红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国台办给出的无疑是台企台商们的最佳选择。这股燎原之火,终于要蔓延至台湾地区,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已近在眼前了。大陆要做好准备,随时收尾。


台湾的中间选民,过去大家一直说大概就是两三百万,而且倒到哪一边,哪一边就会胜,基本上还是以蓝绿两边作为主体,由中间选民来做倒过来或倒过去的政治选择。但是这次有一个巨大变化,连美国都觉得跌破眼镜,所以罗森伯格三次到台湾来。

原因是中间选民忽然变成占据了50%,如果总投票是1,400万,那就是占了700万。总投票数如果是比较低的1,300万,那就占了650万。谁代表中间选民,那他不需要靠两大政党就可以自行当选。

这个局面是因为国民两党太差还是两个候选人问题太多?从香港的角度来看,过去因为蓝绿两大阵营的这样一种争斗,恐怕已经让台湾的民众失望。特别是这一次两大阵营推出来的候选人,比如说赖清德和侯友宜。

赖清德本人在过去在整个绿营,他的颜色都被定位为深绿,有一些浅绿的人并不喜欢他。事实上,他这个人在绿营的整个光谱里面,本身也属于一种基本教义派支持得多一点。像蔡英文的这一类的这种颜色,或者说这个派系的人,对他并不是很喜欢。

另一方面,这次推侯友宜本身,应该说是国民党的一个很大的败笔。因为侯友宜本身本土色彩很强。本来国民党想推出他来,因为觉得整个台湾的气氛可能更喜欢本土一些,所以让国民党本身减少一些所谓外省的因素,多一些本土的气息。

但恰恰这是一个错判,所以侯友宜出来以后,让大家看来,无论谁极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能够把他的民意给拉抬起来。因为大部分的民众,包括国民党内部的人都认为,他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分量能够坐到这个“大位”上去。

一是这两大政党本身大家已经有带太多怨气,绿营的执政的成绩摆在那里,大家都觉得非常不满意,赖清德没有说服力,蓝营也同样是这样。这就产生了民众对蓝绿两大阵营的一种厌倦,于是在没有别的选择里,我宁愿选一个没有背景的人。

没有背景的人,绿营的贪腐,国民党过去也是贪腐,这两个都让台湾民众记忆犹新。民众党或者是说柯文哲本身在当台北市的市长,他的做法以及柯文哲本人的形象,相对来说大家觉得还好一点。

起码大家还有一点希望和一点期待在这种情况下,这就是两个政党的支持者的人群在萎缩,而中间的选民在增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这两个党目前的代表人跟政党之间还有一个奇怪的偶合点,也就是说,侯友宜跟国民党真正的代表性之间似乎是若即若离。

也就是说,常常他讲的话未必能代表国民党。一样,赖清德似乎也没办法代表整个民进党。举个例来说,比如侯友宜自己是嘉义县人,可嘉义县的两席“立委”,一个是山县,一个海县,直到今天录影的时候,都已经到10月底了,距离选举只有80多天。

一般区域“立委”的提名,少说在半年前,再怎么样也在四个月前,这回是连三个月都不到,他的家乡的“立委”,山县海县的两席提名人完全不存在。尤其他的家乡海县那边,他是朴子人,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提名,他也没办法要求当地的主委把人给提上来。

换言之,等于是他讲的话连他家乡都不算数,那么国民党还有什么讲话能算数的?是不是就让民众对这个党跟这个候选人,他实质到底能做什么或者说他的代表性到底在哪里,就会有质疑?

相同的道理,在赖清德和蔡英文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不是也是另外一个,大家厌倦两大政党后头都有另外的“影武者”,而且地方势力割据一方重要因素,使得中间选民增加了?

因为本身这两个政党应该在过去的二十几年轮流执政,让台湾的民众已经看到的这两个党本身的一些真面目。一旦他们掌权以后,一旦他们上来执政以后,事实上他们在竞选的时候的一些承诺等等,可能就会跑票。

同时,他们这所带来的对于权力的这样一种欲望,将权力变成一种个人的一种利益这些东西,无论蓝和绿都是如此,所以他们很失望。但是侯友宜本身连自己的家乡的选区都提不出“立委”的人选,也可以看得出来,这暴露侯友宜本身在党内没有影响力,个人又缺乏魅力,这种情况下,选民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投不下去就在这里,既不信任你所在的党,又觉得你的个人没有能够打动我。绿营也是这样,赖清德也是这样的。赖清德到现在跟党内,特别是跟蔡英文问题的关系,仍然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焦点。

蔡英文和赖清德上一届的竞选留下的心结,仍然成为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的一个很微妙的地方。现在他是否已经得到了蔡英文的权力的支援?大家都打一个问号。赖清德是在自己的“新潮流”在选,还是整个民进党在选他?这也是值得大家都来观察的一个地方。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任何以选举制度来进行的社会,几乎很少见到50%以上是中间选民,也就是根本没有最大党存在。那么现在中间选民基本上所有的判断是以经济理性或者是利己主义,某种程度上还是自己所认定的个人主义,以及他们所实践的所谓社会正义标准来作为判断的基础,而这样的中间选民结构在台湾社会,未来会导致出什么样的政治生态?

这个问题非常地重要,这是台湾两党政治20多年来,可能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这两个党都不是台湾民众或者说更多的台湾民众所欢迎、所接受、所喜欢、所支持的两个党。于是这次的选举就是一个分水岭,可能选后,政治政党的洗牌就会开始。

看起来,台湾社会不只是走入所谓的后现代,而是进入了文化学者或者社会学者所说的,最新的后后现代状态。到底会怎么发展,请看选举之后到底是什么生态。






巴以已交火,美陷入7线作战困局,“台独”被抛弃,统一箭在弦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