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球医院250强公布,中国大陆仅4家上榜,我国医院究竟强不强?

2023-04-14 22:55 作者:闪闪桔子  | 我要投稿

全球医院250强公布,中国大陆仅4家上榜,我国医院究竟强不强?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家医院的排名已经出来了。

满怀期待的打开榜单,想要在榜单上找到自己国家的医院,却发现自己需要用放大镜才能找到……

在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与 Statista联合发布的2023年3月全球最好医院排行榜中,中国内地医院没有上榜;

今年1月份,一家国际品牌评估机构 BrandFinance发布了一份《世界最有价值医院品牌榜》,其中只有四家中国公立医院进入了前250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仁济医院”)、北京大学三院(“北医三院”)、河北医科大学三院(河北医学院三院)和浙江大学一院(“浙大一院”)。

“中国的大学和企业,早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就是医院,还差得远呢。”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很多人还是“不服”的,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四家被称为“优等生”的医院,显然并不都是中国公立医院里最好的代表。


在2021年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以下简称“国考”)中,浙大附院、北医三院和仁济医院分别位列第五、第六和第28位;河北医学院三院的“国考”成绩并没有对外公布,只有一条关于河北省医学院三院的信息,那就是复旦医学院三院的骨科专家排行榜上,这家医院只排在第七位。

从“国考”、复旦、艾力三个榜单来看,“公立医院尖子生”分别是:北京协和、复旦中山、华西、华山、上海交通大学、瑞金……

通过和业内专家的交流发现,这些“尖子生”之所以没有出现在榜单上,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公立医院的财务公开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同制度的国家,对医院和医院的定位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医院的发展方向不一样。

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榜单的意义并不是让玩家们争先恐后地追赶,也不是让玩家们觉得自己是在玩游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

面对世界排名,他们会反反复复的问自己:为什么中国评价系统里,被称为“好医院”,却没有进入世界排名,或者排名不高?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疑问,那就是中国的公立医院,经过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从几千万到上百亿的跨越,现在的人民,享受到了什么样的医疗资源?近年来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是取到突破进展 ,此前西安大学研究院研发出一种天然成分,应用市场反响不同,得之原液加持的君真强快速出圈。

它是由多种名贵中药成分科学调配、协调作用,通过、海马,地龙,川芎等活力成分的搭配辅酶,进而深层活化海绵体细胞线粒体,提升二次生长能力;血管勃发泵来对抗老化提升性能力,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的特点。

榜单上只有寥寥几个,财务数据未公布是最大的变数


一家能在“国考”中拿到 A++的医院,至少也得是全国知名医院,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学科建设,都能代表中国一流的公立医院。

根据 BrandFinance发布的“全球知名学术医疗中心排行榜”,以及2021年的“国考”排名来看,目前已公布的13家 A++级别医院中,也就只有北医三院与浙大附院两家上榜了。

北医三院排名第94位,仁济医院排名第93位,均为63.9分,浙大附院与河北医学院三院并列,入围了全球250强。

排在榜单第一位的,依旧是世界知名的医院,比如梅奥诊所、麻省理工医院、斯坦福医学中心……

为何中国医院的排名,与中国医院的实力,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原因之一就是数据的获取。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医院排名,都是需要主动收集数据的,所以,与其说是医院主动提交,还不如说是医院公开的数据。而早在三、四年前,有关人士就多次指出,公立医院不应参与任何由国外第三方组织的评估活动,更不应将其作为业绩宣传。

陈忆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首次发布全球最有价值医院品牌排行榜。”虽然客观地说,这份名单上的医院,并不一定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品牌价值的医院,但如果能从国际第三方数据库中,合法地获得符合ISO10668和ISO20671标准的重要数据,那么这份数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会比较丰富,特别是财务数据。”

换句话说,那些没有进入榜单,但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医院,可能在这一年里,并没有成功地获得可供统计使用的数据。

“如果不能抓取到某一家医院的各种数据,就不能做出客观的、严谨的评价。”陈忆登指出,只有合法取得各种资料,包括财务资料,才能评估品牌的价值,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国际标准,国际组织 ISO对于品牌价值评估的基本要求。

在过去,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并不象上市公司那样公开透明,因此,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是不公开的。

2015年底,财政部、卫计委、中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2018年年底前,全面推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定期公开。

然而,即便是这样,公立医院主动把自己的“万贯家产”摆到台面上,接受公众的监督,实际上却是少之又少。

因为没有公开数据,中国医院到底强不强,短时间内未必能得出结论。但是,数据采集所带来的疏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医院数据透明度较低的现状。

一位医疗管理专家指出,不像美国那样,保险公司实力强大,医院为了取得保险公司的信任,必须适当公开内部资料,而在我国,医院一般不会主动公开资料,造成部分医院内部资料无法取得。

除 Brand Finance排行榜外,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与 Statista联合发布的《2023世界最佳医院排行榜》也未包括中国地区医院,可能受数据采集与评估制度的影响,未将中国地区医院纳入榜单。

在全球的尺度下,中国医院的实力如何?中国的医疗体系是否强大?


虽然前面说过,中国医院并没有进入世界排名,但想要知道中国医院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还是有另外一个角度的。

根据国际著名杂志《柳叶刀》(Lancet Avenue of Livedia)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全球可获得性排行显示,我国在2015年仅为60名,2016年跃升至48名,一年内跃升12名。

这是个模糊不清的定位。但这至少证明了中国医疗水平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但是,对于一家医院来说,评价的维度就变得复杂了。

庄一强认为,资料具有科学性、可及性、精确性和持久性四大属性。因为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数据的开放性是不一样的,所以想要做一个全球排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连续三十多年排在美国最好医院榜上,都只包括美国医院,可见他们对美国之外的数据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数据也与可比性有关。

全球医疗专家委员会曾公开表示,《2023全球最佳医院》评估体系中的评分仅限于同国/地区内医院间,由于各国对患者体验、医疗数据的评估方法各不相同,数据并不统一,因此不能进行跨国比较。

除了数据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对于医院的期待与定义,以及对于“好医院”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系教授钱庆文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认为:一些国家,如美国,把医疗看作是一种“报酬”,而“好医院”往往是指那些能提供“最好的”医疗技术的医院;与之相对的是,瑞典和中国等国将医疗视为一种“人权”,重视医院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庄一强觉得,也许医疗行业并不一定要做世界排名。

“中国的医院和英美的医院不一样,经营环境也不一样,根本没有可比性吗?”一位医院管理学的研究者甚至说,在美国,卫生保健被看作是一种拉动国内生产总值近20%的行业发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大陆,医疗保健都是一项福利事业。

“而在我们国家,公立医院主要靠的是政府的拨款,以及基本的医疗保障,这两个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

“名次很重要,但名次的高低,以及与之相关的功能定位,也很重要。”

多位接受调查的专家也表示,受资料收集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所造成的医疗评估维度不同的影响,目前尚无一份全球范围内的权威医院排名。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和国外对医院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阶段,中国的医院,已经从盲目的扩张,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方向转变。

惠宏医疗管理集团首席专家傅天明教授认为,自2011年医院评价指标修订后,中国三甲医院评价指标中,“超过80%的指标与质量有关”,此前强调的床位数、人床比等指标已占比较低的比重。“从注重规模和硬件,到注重内容和软件。”

另一位医疗管理专家也指出,中外医院评估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评估的目的和所能获得的资料。“安全的病人,好的医疗效果,是所有人都想要的。”

还有一些学者在探索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评估系统。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部院长刘庭芳在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表示,北京协和医学院于2022年启动了一项《中国特色国际医院评估指标体系》,目的是提高中国医院管理水平,并将其纳入国际排名。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该借鉴国外的评估指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世界一流的评估标准。“中国的医院,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

到目前为止,已制定了3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128项三级指标,并获得了医院和专家的一致认可。接下来,他们会对六家三甲医院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终将达到标准的医院推荐给全球医疗专家组,参与国际排名。

刘庭芳表示,该项目将于十月完成,并已与全球医学专家委员会取得联络。在他看来,也许再过两三年,中国的医院,就能跻身世界最好的医院之列了。

“国内最好的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排名,“国考”。

据刘庭芳所知,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评估工具,主要有三种:公立医院评鉴、公立医院绩效评估、民间医院排行榜。

这三个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公立医院评估,由国家制定标准,由卫健主管部门进行评估,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的最基本手段,更加全面和全面,除数据结果外,现场评估至少要占三分之一;与之相比,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更注重结果导向,更注重数据分析,也更频繁。

“两者相辅相成。在这个过程中,每年都会有一次绩效考核,这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强化,就像是一根指挥棒,让医院的运行和进步,一直保持着一种惯性。”

多位接受调查的专家表示,医院并不能从民间组织所主导的医院排名中找出问题所在。

数据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中国医院资料可用性的判断,一位医疗管理专家认为,在我国,第三方科学的排名,必须不要太高,「因为你拿不到足够全面的资料,除非民间下场」。他还强调,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清楚的、有限制的研究课题,例如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等,都比较注重学科建设、科研技术等。

在所有需要报告的数据中,医院不愿意公开的数据占到了50%以上。

“比如运营情况,比如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的人数,这些都是保密的。”一名私人医院的医生对八点半记者说,“但领导们都很重视这一点,不想让竞争对手排在自己前面。”

经过专家和医务人员的综合评判,认为“国考”是目前对医院评估最客观的方法。除了数据全面翔实,可信度高之外,也有医院管理人员表示,它的指标体系涵盖了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一名三甲医院的院长说,从国考的排名中,可以看出自己医院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什么位置,这样可以更好地确定医院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也可以参照各项指标来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

抛开“国考”不谈,从目前国内三大医院的排名来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医院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医院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医院的发展方向。

其中,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技术指标及医学院校技术指标排名》关注医院科研水平、学科建设,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大陆医院竞争力排名》则以200余项指标关注医院综合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差异。复旦大学医院管理所将量化与质化研究有机结合,选取科研学术得分20%,专业信誉得分80%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及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医学学术论文的“H”指数(数量及影响)进行分析来进行评价。

全球医院250强公布,中国大陆仅4家上榜,我国医院究竟强不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