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104 艺术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04、艺术
艺术是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而不是像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所说的起源于“人类的精神本性”或“动物界的自然美”。最初的艺术是原始人歌唱的劳动“号子”和反映原始部落劳动生活的舞蹈、壁画、雕像等。随着劳动生产和社会制度的发展,艺术成为一种精神活动的独特领域,形成了文学、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摄影等一系列形式。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员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1]
在阶级社会里,艺术具有阶级性。一切文学艺术都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者鼓吹的“为艺术的艺术”、“全民的艺术”,是根本不存在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艺术,狂热地宣扬反动的帝王将相、牛鬼蛇神,歌颂反革命势力,污蔑革命人民;极力传播荒淫无耻的剥削阶级生活方式,毒害青年,麻醉人民,是为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服务的最反动、最腐朽的艺术。
无产阶级的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它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路线服务,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2]无产阶级的革命艺术,要求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3],要求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它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在文艺战线上,历来充满着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我国解放以来,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无产阶级[-]以前,在[-]一伙的控制下,我国的艺术部门大多数基本上不执行教员的革命文艺路线和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顽固地推行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使封、资、修的文艺毒草泛滥成灾。在教员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文艺革命,向资产阶级发动了进攻,为无产阶级[-]揭开了战斗的序幕。革命样板戏的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文艺舞台的面貌,把统治舞台千百年的帝王将相、牛鬼蛇神赶下了舞台,让工农兵成为舞台的主人。革命样板戏展现了雄伟壮丽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图画,创造出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崭新的无产阶级艺术。这是文艺史上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是教员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辉结晶,是教员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集中体现。[-]一伙对文艺革命和革命样板戏恨之入骨,进行猖狂抵制和破坏,他们的阴谋诡计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在教员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革命样板戏带动下,我国的文艺战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产阶级[-]运动中,革命样板戏普及全国,深入人心,新的革命样板戏不断产生,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推动了文艺革命的深入发展。但是,文艺领域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把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推向新的高潮,夺取更大的胜利。
注: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17页。
[2]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05页。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