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趋势——《雇佣劳动与资本》

三、 完结
通过分析,我们就得到了资本的组成: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即生产新的原料、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生活资料的各种原料、劳动工具和生活资料。
资本想要增长,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雇佣的工人,从相互依存上看,具有一致性,不可脱离。但前提是: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其次,物价涨了,但工资没涨,那么工资到底怎么了?这里引入实际工资、名义工资与相对工资的概念。名义上的工资没有变化,但工资是获取维持生活资料的一般等价物,价格是和其他商品交换的比例;获取的生活资料少了,实际工资是下降的。相对工资指资本从直接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中所取得的份额相比,直接劳动在自己新创造的价值中所占的份额;简单来说,拿工资和利润相比。
当改进劳动工具后,生产费用的下降会产生商品价格的波动。优先改进生产工具的购买者盈利,后改进的亏损。但购买者之间的盈亏得失会在整个购买者范围内相互抵消。在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改变时,交换价值并未发生变化。
我们继续设想,当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继续下降,商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会产生什么结果。不停地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地细化分工。在这个循环里不断重复,商品价格不仅跌倒原先的生产费用以下,而且跌倒新的生产费用以下;分工引起进一步的分工,机器的采用引起更广泛的采用,大规模的劳动引起更大规模的劳动。
而工资会随之如何变化?分工的细化,使劳动越发简单,工人的特殊技巧失去任何价值。工人变成一种简单的、单调的生产力,人人都可从事。工人因学会该工作的生产费用越低,工资也越少,劳动越发的无趣。除了工人以外,还会有其他类型的人群因为竞争力不足而跌落成为工人。但最终,这个过程越发的迅速,对雇佣劳动本身也会越发的有利。

【1】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