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史

2023-07-12 09:10 作者:下意识二十岁青年  | 我要投稿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社会。


这个时候,西方社会结束了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黑暗,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西方社会的一系列的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基本逐渐形成。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之后,资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运作的模式,开始摆脱某个民族,国家或者政党的意志,逐步按照资本的逻辑开始运行。而在资本运作的逻辑下,是绝对不允许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独立于全球化运动之外。资本强力的把中国的大门打开,把我们纳入到了全世界资本运作的逻辑中,中国成为了西方资本国产品的倾销地和能源的补给国。


鸦片战争的爆发,在文化领域对于中华民族意味着,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碰撞。这种碰撞惊醒了一批,例如林则徐和魏源这样的知识分子,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们要开始在东西方两种碰撞的文明中做出判断。



我们最终判断的结果是,我们的文化是好的,但是我们在器物上是不如西方的。于是我们开始学西方赶西方,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就此爆发,就是在中国现有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前提下,学习西方赶超西方。现在来看洋务运动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非凡的,我们建立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



但是,现在我们有个常识,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光是物质上的现代化是不够的。所以,纸面实力这么强大的北洋水师,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利,可以说触动中华民族敏感的自尊心。于是我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日本。同样是学习西方,我们发现日本的明治维新,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学习西方,而且仿效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并在文化身份上自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看出我们与日本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落后。于是清朝政府开始学习日本与欧洲,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和政治家。但是历史并没有给清朝政府更多的时间,清朝政府就轰然崩塌了。



随后,中华民国通过辛亥革命走上了中国政治的历史舞台。中华民国期间,中国可以说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轮番的走了一遍。但是这也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标志性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沦为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件事,也再一次刺痛了中华民族敏感且脆弱的民族自尊心。


于是,我们又开始反思,学物质,不行,学制度,没有改变中国。这次我们答案放在了文化上。正如梁启超当时所说:“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再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915年至1923年新文化运动孕育而生。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解构。在新文化运动中,也是出现了全盘西化论的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很多政策也已经开始制定实施,例如,全面废止中医,全面废除方块字,用汉语拼音代替等等,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这段时间内,极端自卑的文化心态。


我们站在当下回顾这段历史。中国近代的历史从文化思潮的演进的角度来看,大致经历了“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 —“尽变西法 ”这三大阶段。

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但是,我们如果把历史拉长,去把近代史并进来一起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中有一段及其黑暗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们曾经自降文化身份,全面拥抱西方。最后的结果也告诉我们,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