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日立夏:莺啼春去愁千缕

2022-05-05 20:32 作者:汉服世代  | 我要投稿



立夏指的是太阳黄经45度,通常是在公历的5月5日至5月6日之间,今年的立夏是5月5日20点25分46秒,则是属于晚立夏。从干支历看,立夏是巳月的起始。具体从干支历法解释,立春为太极,一年之始;立春立秋,则把一年分为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是一年的四象,即我们熟悉的四季。立夏在天文学上,也就标志着春季节气的结束,夏季节气的正式开始。但从气候学上讲,只有南方一些地区入夏,北方依旧属于仲春或暮春。这种春盛夏萌的感觉,应该算是难得的可人时节了。


关于立夏这个词的来历,《历书》中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这时已经直立长大了。我们常常说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指立夏开始,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对于农耕社会而言,立夏过后温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同时雨水量也会明显增多,有利的条件不仅增长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时间,同时也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所以更是成为了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立夏对于农业作物的收成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夏天的到来不啻于黄经的变化,在物候上也有许多表现。古人常说:“蔷薇花开立夏到”


唐诗《咏蔷薇》中写道:“根本似玫瑰,繁美刺外开。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去住闲人看,晴明远蝶来。牡丹先几日,销歇向尘埃。”古时,蔷薇种植在院落之内,作为篱笆。据《吕氏春秋》孟夏纪言:“立夏之时,本性崇尚礼,修身求视明”,立夏之时是书生求学精进之际,蔷薇也被用来点缀书斋,可谓俗可穿篱怒放,雅可列于亭斋。



古人关于《立夏》的古诗还有很多,一首很著名的就是宋代陆游的《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这首小诗从字面上看,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因季节变换,春去夏临的景色及情致。并通过路旁槐树柳树的绿荫浓密、屋子里窗帘挂下后依旧觉得有热气,形容季节变化的直观感受。特别是结尾联生动的形容了天气变暖对人生活的影响,用太阳下山后,洗个畅快的澡后,脱掉厚厚的夹层衣,换上单薄衣衫,表示如何迎接夏季的到来。


 

立夏这一节气也有着神秘的神话内涵。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把上古时期的五位贤君,分别尊封为青帝、赤帝、黄帝、白帝和黑帝,并设立了各种节日,来祭拜他们掌管着的天地五方和一年四季。其中,青帝太昊(hào)掌管着东方和春季,而赤帝神农掌管着南方和夏季。所以,在春末夏初的立夏时节,人们会举行一场隆重的“送春迎夏”仪式,恭送青帝归去、迎接赤帝到来。所以这一句话的解释应当是:“青帝归去赤帝来,迎夏赤帜满城扉” 。意思就是,当朱红色的旗帜插满城内百姓家的窗扉时,就是赤帝降临、青帝备车归去的时候了。


那么这里这也就提到了“赤”,这也是立夏中标志性的颜色。“赤”,即比朱红稍浅的颜色,曾经被认为是赤帝的专属色。如《后汉书·祭祀志》中记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骑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也就是由天子主持祭祀,随从帝王出行的臣子们,都会身穿朱红色的礼服,佩戴朱红色玉佩,就连马匹、车旗都一律带有朱红色。而对于参与者的规模,如《礼记·月令》中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也就是天子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迎接夏的到来。回朝后还要 “还反,行赏,封诸侯”,也就是颁赏群臣、分封诸侯,该褒奖的褒奖,该赏赐的赏赐,无人不高兴满意。同时,还要命令乐师将礼和乐合起来联系,表示选贤任能。百姓们会在立夏这一天,将朱红色的旗帜插在自家的门前窗口,于是也就回到了陆游的诗句“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这种礼俗既透出了智慧,它也隆重点明了夏季的重要性。



在古汉语中,所谓“立”,表示的是“开始”,而“夏”,则有“大”的意思。所以,“立夏”这个节气,其实就是先人留给后人们,“万物至此长大”的预示。的确,立夏时节,太阳到达黄经45度,此后日照增加,天气逐渐升温,雷雨也逐渐增多,这给许多向阳植物都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于是,一场夏雨过后,春花落尽、夏果登场,放眼看去,满目皆是红的樱桃、绿的芭蕉。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时序的更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先人们留下“立夏”二字,也是用来喻示我们:要像日益繁茂的万物一样顺应时节变化。祖先们选择顺时而食、调适着生活的节奏,以多姿多彩的饮食、有趣的娱乐活动等丰富的立夏习俗,投入到自然的时序中。今天的我们也是要在重要时期,不负时光主动耕耘、珍惜机遇加速进步、熬过酷暑坚持成长,坚定地踏过人生的每一道坎,踏实地走过人生的每一处难。


而这,就是先人设立“立夏”的初衷,也是我们将其延续至今的重要意义。



文案:行阿菓

编辑:继欣 

美工:英特纳雄耐尔

审阅:汉服世代

平中交右  宽褖合缨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

转载、投稿及其他合作 或 建议与意见

请联系阿罗微信 Chinesehanfu

或邮箱xdhanfu@foxmail.com

如您对内容有疑问或更多看法欢迎留言

欢迎加入粉丝参与讨论


今日立夏:莺啼春去愁千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