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创投能源共同创新探索共同可持续未来
人均能源拥有量高,能源储量小。从能源总量用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我国拥有多样的石化能源。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油、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相对缺乏,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石化能源储量潜力极大。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相当于世界水能资源的12%,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较低。煤炭、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人均不到30%的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资源制约了生物能源的发展。
目前能源生产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在众多的能源之中,许多工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目前,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耗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高能源效率。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仅我国电力建设滞后,而是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总效率系数仅为10%左右,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2。另外90%的能源在加工转化、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之中损失和浪费。此外,“电荒”延误了企业的稳定生产,造成的损失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煤炭增加环境压力。据统计,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超过2500万吨,造成1/3的土地被酸雨污染,间接威胁着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性,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超过,是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每开采一吨煤炭将破坏2.5亿吨地下水。煤炭开发之后,还会引起地表沉陷、废水、废气、废渣等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动力能源与运输间的对立越来越引人注目。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跨度、超载运输格局加剧了运力的缺乏。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给质量不断提高。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比重快速发展和优化能源比重的提高,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大气环境发挥了关键作用。能源结构调整是能源发展面临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保障能源安全性的关键内容。调整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支柱,但其消费比例下降将被新能源(水电、风能、能源等)所取代。
在能源短缺、全球变冷、雾霾和酸雨造成的环境恶化等问题之下,新能源技术对人与自然的共存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因此,新能源技术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既能节约剩余的煤炭、石油等为数不多的不可再生能源,又能保护环境。虽然新能源发电技术前景辽阔,未来或多或少存在技术、应用、成本等问题有待解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总有一天会成为技术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