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故乡的元宵节
离开故乡,来到这海边小城谋生定居,已有多年。在我的记忆里,已许久未回家过一个元宵节了。我的故乡是沂蒙山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我的故乡,过元宵节叫“过十五”。
我们的孩童时代,故乡“过十五”很是热闹,正月十四开始,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十五吃的食物,正月十五的早餐是和除夕的早餐一样隆重,母亲早早起来,弄好饭菜,首先像除夕早上那样祭拜祖先,点上蜡烛,烧香跪拜,燃放烟花爆竹,请祖先喝茶喝酒吃饭,和祖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说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也祈求祖先对一家人的护佑,那仪式是正规而虔诚的,敬了祖先后,一家人就可以开始喝酒吃饭了。

编辑
多少年来,我的母亲总是在狭窄的烟雾缭绕的厨房里,将准备好的菜一碗一碗的端到桌子上,满是喜悦的喊我们坐好,说:“过十五了!”,母亲都是提前把所有的菜准备好了,开饭前再在锅里热一下,这样就很快能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过十五”了,这是我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弄明白为何过年“过十五”时,母亲做菜为什么那么快,也明白了,为何头一天的晚上总有母亲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编辑
小时候,我们盼望过年“过十五”,过年“过十五”,热闹还有好吃的东西。 “正月十五闹元宵”,我的故乡在元宵节也很热闹,敲锣打鼓,踩高跷,敬天地等娱乐活动将正月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村里的孩童们跑啊跳的,热闹不已。这些活动的开展是有讲究的,哪家就要燃放炮竹,在自家门口摆上香烟和食物虔诚的迎接,活动首先是从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家或村支书家开始,寓意着带头人会带领全村人新的一年不断进步发展,寄托着新的一年美好的愿望。

编辑
每逢这个时刻,母亲总是早早就收拾好了家里的碗筷,一听到锣鼓声响起,母亲就跑到外面喜笑颜开的看热闹。有一年,扭秧歌的队伍来到我家门口,母亲让我一定要多放炮竹,多放香烟,多放食物,越多越好,随着鞭炮声,母亲不停的给随行的乡亲递烟端茶,脸上是满满的喜悦。
今年的元宵节,我依然不能回到故乡,依然在他乡坚守着工作岗位。然而,故乡“过十五”的情景,永远是我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