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格调的优雅?你偏爱用哪款手动镜头扫街与人像?

最近有些小伙伴私信我:福伦达50F2AA画质好是好,但光圈还是有点小,最近新出的三个F1.2到底哪个更适合挂机扫街顺便拍拍人像?
今天我就说一下自己使用这三枚镜头在扫街/环境人像时的感受,希望对朋友门有帮助。

首先,这三款镜头的滤镜尺寸是一致的,均为58mm直径。
35mm F1.2,40mm F1.2,50mm F1.2有了SE后缀,SE的全称为Still Edition,专为拍照优化精简了结构,取消无极光圈,使用新外观,所以长度与重量相比老版均有降低。



镜头本身的质感手感无需多言,精致扎实,全金属的冰冷触感,挡位清脆的光圈环,更不用说改款后变得“更靓”的外形。三枚镜头中,40的长度最短,50的前玉最大,三枚镜头的重量均为300多克,更轻更小更靓,就是我对这三款SE镜头的上手评价。

它们都不是为近摄设计优化的镜头,全开近摄能力并不突出(伴随明显的慧差与球差),
需要收一档半光圈保证结像品质。
可一旦物距超过1.5m,就处于成像甜品区,而1.5-3m又这正好是扫街的理想物距。




35是我拍摄室内静物喜欢用的焦段,三者中最为强烈的空间感能强化氛围。配合f1.2的浅景深,营造临场感的难度变得很低。
35的缺点(特性),是由于视角广,会收纳很多背景元素而不利于隔离干扰,需要在构图时多做机动与取舍。



与35相反,50的抗干扰是三者中最强的,但相对平淡(熟悉)的透视,会让物件呈现更趋向“平和”,没35那么容易产生立体感,需要调整角度与前后景。
所以我反而会利用这个“平”的特性拍摄各种线条感(形式感)强的场景,橱窗与建筑外立面就是形式感很强的实体,f1.2的浅景深能让橱窗的倒影轻易成为明暗色块,融入画面,平衡视觉。




40是最为中庸的万精油焦段,本着退一步35,进两步50的说法,很多难以取舍35还是50的朋友最终会选它,通过控制物距,它能较好地兼顾35/50两者的构图。
我个人扫街出门只带一枚镜头,且题材不限的话,必然会选40。
同时,它也是三者中最便宜,长度最短的。

至于拍摄人像嘛,三枚镜头的共同特性是在人像物距时,全开反差比较柔和,伴随“很友善”的高频损失(微反差再现),让小姐姐皮肤看起来更润,在我看来,全开是最适合拍女生的光圈(保留适量球差)。
收一档之后,反差加大,锐度变高。(嗯,也可以理解为小姐姐的怒气值),收两档?你有接受铁拳的觉悟么?

即使退一万步,F1.2的魅力你真舍得丢弃吗?
35 / 40 /50 F1.2三枚镜头拍摄时的视觉感受差异如下:

可以看到在主体面积近似的情况下,三枚镜头的背景隔离能力是有微妙差异的。

35由于更广的视角,很适合环境人像之类的氛围表达。
在物距较近的情况下可以容纳更多肢体动作,由于更强的透视,画面呈现的空间感也更为舒展。担心脸部畸变的朋友,只要不把小姐姐放在过于边缘的位置,控制好俯仰畸变,基本就能及格了。


与35相对,50的背景隔离能力最强,面部的透视也更“正常”。这种差别在近摄特写的时候尤为明显,由于形变导致的构图顾虑更少,但对物距要求更高,拍摄时要留意身后。
简而言之,对于把控力没太大自信的小伙伴,这枚镜头的呈现更亲和。


40是通吃用户的中庸选择,户外泛情景拍摄自由度最大(退一步35,近两步50),
拍小姐姐时多琢磨下构图就能兼顾视角与透视,是个很实在的万金油焦段。


总的来说,喜欢带小姐姐去咖吧书店餐馆拍照(羡慕不来),同时兼顾日常挂机的,35就是三者中的最优解。
如果你想体验手动挂机头的精致感受,而且是初入门的烧友,那么40或许是个不错的起点,兼容性强,也最便宜。
硬在三者里选画质最犀利的(私信里还真有不少人打算这么选的),50更适合你。
以上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我的这些体验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