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改编,造就歌舞片中的奇葩——Chicago

今天要介绍的,不仅是歌舞片中的佼佼者~更是其中画风最诡异,同时取得成就最高的…
那就是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

或许它可以被称为歌舞片中的《黑暗骑士》:
该剧不随大流走“唱个歌,跳个舞,谈个情,说个爱”的主流模式,却在荧幕上塑造了一个堪比哥谭的罪恶之城芝加哥,借着两个女囚的视角讽刺地折射出了黑暗的社会环境~
影片中一片歌舞升平,而惊艳表演更是塑造了能深入人心的人物

更难得的是,该片可谓是唯一超越了舞台版的音乐剧电影!这可是包括《悲惨世界》、《剧院魅影》在内的诸多名剧都未完成的壮举!


现场感是音乐剧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剧场,观众会与演员发生实时的感应,他们同处同一时空,非常容易走进同样的心境…辅以舞台上的声光电效果营造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震撼,这种感觉是电影比不了的!
不过《芝加哥》在改编中,却充分扬长避短,通过独特的影视语言,使得电影在视觉上增色不少~影片的经典片段《Cell Block Tango》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一场景的展现,远远超过了舞台版…坦白说,笔者第一次看到该剧巡演版的现场时,对这一段的表现是感到失望的——就是6个女囚,一人一把椅子在台上跳~监狱栏杆呢?男伴舞呢?红白丝巾呢?不谈镜头切换和卡司等要素,编舞上似乎也是电影版的更胜一筹!

当年的音乐剧版repo,那轮卡司也是让人一言难尽...
其实,这种反差恰恰侧面反映了电影的创作态度~面对着已经是百老汇招牌名剧的舞台版,主创们并没有满足于在荧幕上复制粘贴,而是冷静地洞察并弥补了该剧的不足,努力使之更上一个台阶…这是以圈粉丝钱为目的的IP改编们所做不到的!
现在,一些舞台版本的演出,反而从电影中学习,将Cell Block Tango的片段进行升级…似乎目前以非专业的表演为主,正式版因版权、制作的一些原因,不会轻易更改

彩蛋:这一场景的男版,也加了监狱栏杆等道具,比经典舞台版更亦可赛艇!
在现在的大IP时代,跨领域的复制粘贴变得很普遍:不只是音乐剧改编为电影,电影改编为音乐剧,而是小说、游戏、舞台版本、影视版本互相间改来改去…在这么多的案例中,《芝加哥》这种“衍生复制品”比“原品”魅力更大的显然不多见
或许,这带来的启示就是:“忠实”是个大错误!
领域不同,各种表现形式的语言自然也不同,完全照搬其实很不接地气…

《仙剑奇侠传》最初的舞台版是一个典型的反例,它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游戏的剧情,几乎不做任何的改编删减——这意味着把十多个小时的游戏故事,塞到三个多小时的演出中!
于是它一开始严重超时,被剧院罚钱后不得不临时删除一些次要戏份…结果变得很突兀,没有了火凤凰、麒麟兽支线,没玩过游戏的观众根本就get不到阿奴怎么就突然拿着两个灵珠蹦出来了?

当然,制作方不断填坑,还差点出了个音乐剧版,也是值得鼓励的
所以,改编也要按照基本法!哦不,是按照艺术形式本身的创作规律~


由经典电影改编的音乐剧《人鬼情未了》则非常成功~该剧是通过科技手段,在舞台上再现电影中的标志性特效~而在剧本层面,则是由原著作者亲自操刀,进行适合舞台版的改编(比如去掉不易控制的通灵猫,替换舞台上不易察觉的悬浮硬币特技...
而这部90年的经典IP,虽早已声名显赫,但也是直到近几年才进行音乐剧的改编,就是因为原片编剧在等待技术成熟,在等待一个良好的团队...试想,如果以90年代的技术水平来改编这部电影,会是多么的不容易:人与鬼之间的互动难以得当体现,这样故事的核心也不易体现~

所以说,一部IP的命运啊,当然要靠主创们的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相信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却或许很难做到:很多时候需要等待成熟的机会~
这点经常会被忽视…被资本驱动的IP会说:“我们什么都有了,就差一个“码农”(执行方)了!~而往往,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在各种IP改编的浪潮下,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精良的制作,恐怕是每一个主创需要学习和思考的...而在歌舞片中鹤立鸡群的《芝加哥》显然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值得反复咀嚼~
PS:据了解,这部电影的版权目前在某鹅手里,有会员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哦><

TheatreBomb-剧燃:
特立独行的另类剧场,逗逼中的轰炸机
长按扫码↓载歌载舞步入歪门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