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模型——密室过程与密室尾声

经典的事前,事中。凶手在如果进入密室,凶手如何布置密室。这里我们还是用逆推法来讲解。
无论多么复杂的案件,都一定存在死因,确定死因后,寻找能够造成死因的原因,这里并不是说寻找凶器,而是判断造成死亡的可能性,比如直接攻击,机关等,进而判断凶手是密室内杀人还是密室外杀人。确定之后便可以进一步根据现场遗留痕迹判断具体如何实施。
密室的高潮并不是行凶手法,而是达成密室。换言之,行凶手法和达成密室其实是两件事。
何为密室,即密闭空间,即凶手理论上无法离开,需要各种道具辅助离开。密室的形成普遍需要以下几个因素:
1.密闭空间。
2.能够关闭密闭空间的“钥匙”留在了密室内部或仅能通过唯一通道出入密室但并未有人进行通过。
接下来我们一一解释。
密闭空间,其实不仅仅指一间屋子,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其实都可以成为密闭空间。比如一片树林,四周均存在高墙,出入口均有摄像头覆盖,则此空间确认为密闭空间。 这里介绍主要方便对各类空间进行转换。从而达到套用各种密室模型的效果。
能够关闭密闭空间的“钥匙”,密室的关键便是密室是如何形成密闭空间。这里有两种可能性:
1.凶手通过“钥匙”将空间关闭,并通过道具、机关,将钥匙送入密室。
2.凶手通过除钥匙以外的其他道具将空间关闭。
在剧本杀实战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线索通过正确的排列组合得到结论。再通过能够达成这一情况的特点进行锁凶。
唯一通道。进出密闭空间仅存在唯一通道,但凶手并未在凶案时间进出密闭通道(不在场证明)。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在剧本杀实战中,能够进行不在场证明的往往是两种情况,一是证人证词,这点往往是案件的突破口。凶手通过某种手段,让证人误以为是在这个时间点。另一种是通过监控判断时间,这往往涉及到监控本身的机制,比如什么时间监控会出现断档,监控会不会被覆盖。监控视野是否存在死角等。
在密室形成后,凶手扬长而去,那么剩下的工作便是侦探工作了。
以上为我总结的情况,欢迎大家补充。
北京城西哀之守鹤,有机会一起来玩硬核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