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赫尔松大反攻,让五角大楼对军援产生了怀疑

文/行走斯图卡
距离基辅当局宣布发动“赫尔松大反攻”过去一个星期。种种迹象表明,这次仓促反攻已经变成了一场灾难。西方媒体也已经对基辅当局的“宣传话术”,失去了兴趣。五角大楼注意到,西方提供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与乌军在前线使用的武器规模,难以画上等号。
日前,一名自称是乌克兰参与“赫尔松反攻”的军官,在社交媒体上指责基辅方面没有为作战提供足够的装备,他宣称自己的部队遭到了俄军坦克、重炮和战斗机的轮番攻击,而他手里“只有一门迫击炮”。
当然,战斗中乌军确实也投入了一些援助的装备,比如捷克的T-72M1主战坦克、荷兰的装甲运兵车、英国的装甲突击车,等等;但是从各个渠道透露出来的消息来看,乌军在赫尔松前线缺乏足够的火力和支援。
此前曾有美媒披露,运往乌克兰的武器装备只有30%左右抵达抵达前线;如今乌克兰军队在赫尔松前线的糟糕表现,让外界越来越相信,西方的军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这也引起了五角大楼的注意。
据彭博社报道,五角大楼的代理监察长肖恩·奥唐奈(Sean O'Donnell)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军已经为乌克兰制定了大约7800份合同,总价值约2.2亿美元,他将对这些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欺诈和滥用情况保持高度警惕。
似乎美国人也察觉到了猫腻,因为这个鬼故事太吓人了:从赫尔松市区到俄乌双方的前线,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但是乌军从6月份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爬完;换做谁都会泄气。更重要的是:西方为了支持乌克兰,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高昂,尤其是欧洲。
就在这两天,捷克首都布拉格爆发了数万人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而且参加示威的政治团体既有极右翼的“自由与团结党”,也有左翼的捷克共产党;他们愤怒地喊着口号:“最好的都给了乌克兰,我们只剩下两件毛衣”,要求政府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并且与俄罗斯直接签署天然气合同。
当然,也有人依旧乐此不疲,比如美国总统拜登。据美联社报道,拜登最近向国会要求一项470亿美元的紧急拨款,主要目的是用于应对新冠大流行、猴痘爆发、肯塔基等多州爆发的自然灾害,但其中有约137亿美元将用于援助乌克兰,远高于应对疫情等天灾人祸的开支;白宫国安委战略协调员柯比日前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甚至直接放言“美国为俄乌冲突准备了8年”——仗打到这份上,已经不装了是吧?但是这个8年是以“阿富汗8年”还是“伊拉克8年”的标准呢?
这是一个让我们无法理解的魔幻现实主义场景:民众们在愤怒地抗议石油天然气价格和高通胀、在为孩子们的饥饿潸然泪下、在为自己今年如何过冬不知所措、在为自己被打上“国家公敌”的标签而义愤填膺;但是精英们却将大量资金用于一场事实上由他们策划的战争,在高呼“为了捍卫自由民主,一切代价皆物有所值”,在宣扬“不管本国选民如何想,都将坚守对乌克兰承诺”的空话,在为“限制俄罗斯能源价格”这种糊涂法案弹冠相庆——西班牙和法国的山火已经燃烧数月、北加州的野火已经席卷多个城镇;红脖子和白左势同水火,骄傲男孩和安提法剑拔弩张;睡王指责懂王分裂国家、懂王高呼“我有马克龙的小电影”——望着此般纷繁红尘,只能感慨一句:瓜你慢点,我们撑了!
大概是我们过于正常,与西方格格不入,更无法理解这种骚操作。眼下唯有走好自己的路,克服困难和障碍、努力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做,就做那最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