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一直以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特别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精神,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讲四爱”、“四条标准”等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把好思想“总开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市委关于民族工作会议的相关决策部署,切实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将民族团结、“四讲四爱”纳入村规民约、寺庙僧约、学生守则,大力宣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深化“书记也是宣讲员”、结合扶贫夜校以及各类培训,向农牧民群众讲解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详细内容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清楚坚持民族团结,才能巩固发展进步的巨大成果,才能保护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才能维护群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舟共济、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包容,永做“讲团结爱祖国”的好公民。
聚焦宣传“主阵地”,营造全县民族团结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自办节目、“网信XX”、“视听XX”等媒体作用,精心制作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宣传手册,《XX县儿女唱响<我的祖国>》微视频,在“网信XX”、“视听XX”等官方发布平台推出了《我与国旗同框-拍下美丽瞬间》等专栏。在“3·28”、“五一、五四”、“七一”、“9月民族团结月”等节庆节点,组织动员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媒体宣传、摆摊设点、入户宣传等方式学习宣传“一个总目标”“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民族工作政策和相关知识。切实把党的民族政策送进千家万户,确保入心入脑。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思想舆论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搭建交流“文化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四讲四爱”“四条标准”等工作,在全县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书画展,“共叙皖藏情 共植团结树”主题植树活动,知识竞赛、主题徒步活动、主题徒步爬山、篮球足球友谊赛、全民厨艺技能大赛,民族团结进课堂、师生书法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县艺术团的作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三大节日、“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五下乡”等文艺演出活动,在各村居开展文化文艺活动,坚定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思想,进一步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距离,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种好创建“责任田”,大力提升创建活动实效。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积极培育了一批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模范集体、模范个人,每年选树10家模范集体和15个模范个人开展表彰活动。深入挖掘全县各领域民族团结模范典型,先后在“学习强国”“微XX官方”“网信XX”等平台推出了“五星红旗永远在我心中--顿久与170面国旗的故事”“一道鱼香茄子,成就一段爱情佳话”“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疫情防控一线”“守望相助 开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先进事例,通过典型示范,全县各领域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筑牢法治“篱笆墙”,持续巩固安定团结局面。坚持用法治思维处理民族事务,进一步完善涉民族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以及处置机制,持续加大对涉及民族领域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整治力度,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政策宣讲、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作用,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依法正确维权,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在饮食、节庆、婚嫁、生活等方面不同民族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建幸福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