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翻译】育碧?SE?卡表?谁会是下一个被收购的游戏巨头?
原文地址:https://www.gamespot.com/articles/which-video-game-studio-will-be-acquired-next/1100-6500278/

是什么驱动了近期游戏公司的并购事件,谁又会是下一个目标?为了搞清楚游戏行业的这些忙碌时刻,我们联系了一些分析专家。
在游戏行业,小工作室被大型公司收购并不算新闻,但近来工作室和发行商——甚至是其中的某些佼佼者——被收购的频率正在猛烈提高。时代变了,大公司开始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了。
谁都没有想到微软对Zenimax和Bethesda的收购仅仅是它动用巨额资金收购动视暴雪的小小开胃菜,索尼对《命运2》开发商Bungie的收购为其后续开展游戏服务业务打下了基础,而瑞典公司Embracer集团旗下则积聚了全球范围的众多工作室,更不用说take-Two对社交及手游开发商Zynga耗资12.7亿美元的收购。
所以,到底是哪些因素驱使着巨头们突然发动并购呢?Ampere高级分析师皮尔斯•哈丁罗斯表示,网飞等科技娱乐巨头的相互竞争,腾讯和网易等游戏发行公司的全球扩张战略,以及元宇宙概念的风行,都是驱动这些跨行业大型并购的重要因素。
“科技巨头对游戏业的强烈兴趣,导致行业内出现了很多同时拥有尖端技术,顶级云能力以及雄厚财力的强势竞争者,上述因素使得它们势不可挡,”哈丁罗斯解释道,“除了这些新晋竞争者,各类游戏门店和服务的激增导致对游戏产业的需求持续升高,影视等相关行业也愈发需要用到开发游戏的技能。”

随着游戏产业的风向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哈丁罗斯认为,当某些公司为适应潮流而寻求转型时,另一起超过20亿美元的收购案几乎势在必行。索尼对Bungie的收购为同类事件奠定了基调,未来即便出现50亿美元收购游戏工作室的新闻也并不稀奇。
“虽然这种巨额收购案不会一直发生,但我认为游戏领域的融资和并购会保持上升趋势,”哈丁罗斯表示,“当一些公司重新考虑开拓版图时,很可能会效仿近几周的案例,引发新一波并购。我觉得纯粹的游戏发行商的战略地位正受到挑战,它们会想方设法对抗科技巨头和第一方公司。因此,可以预见到发行商甚至开发商之间的并购行为。”
当像Codemasters,Gearbox和Asmodee这样的大公司都会被并购的时候,我们不禁开始怀疑:谁会是下一个呢?

从表象来看,育碧会是一个完美的目标。它拥有可观的IP数量,工作室遍布全世界,在拥有庞大市场的游戏服务领域有着强大影响力。作为市值68亿美元,《刺客信条》、《孤岛惊魂》、《舞力全开》的拥有者,育碧完全有资格成为微软和索尼这些巨头的下一个目标。当然,这绝非易事,起码育碧的主场——法国不会允许如此直白的收购行为。
“法国法律不支持外国势力收购法国公司,”Wedbush分析事务所的迈克尔•帕赫特告诉我们,“就育碧而言,鉴于其所拥有的游戏品牌和海量内容,最适合它们的就是继续输出游戏内容和服务,但我不认为它会乖乖被收购。”
现行法律使得外国势力想要收购法国公司相当困难,因为在包括新型技术在内的各种领域,只要涉及超过10%股份的收购,就必须先得到法国政府的许可。此前这一起点是25%,但出于国家利益和影响力的考虑,法国财政部收紧了对境外公司的限制。
育碧此前经历过更为严酷的收购行为,当时公司的创始人曾与意图控制育碧的威望迪环球集团打了一场反收购战。其最终结果是威望迪集团抛售了手中所有的育碧股票,分别卖给了创建育碧的吉耶莫家族,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以及腾讯。

说到腾讯,这家中国巨头旗下聚集了数量可观的小型游戏工作室,比如《饥荒》系列的开发商Klei,英国工作室Sumo Digital,以及《喋血复仇》的开发商Turtle Rock。腾讯还收购了电竞领域的巨头——拳头游戏,后者旗下拥有《英雄联盟》和《无畏契约》。考虑到腾讯的财力,它还会在这个领域继续开疆拓土。
“腾讯财力雄厚,但是身为中国公司,它在西方的并购行为必然会招致怀疑和审视,这也是腾讯在面对非中国公司时的一大劣势,”哈丁罗斯解释道,“结果就是,腾讯会继续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规模并购。”
基于索尼之前的表态,我们有理由推测,它已经把目光转移到一些拥有丰富IP且有助于打造品牌特有元宇宙的游戏公司或工作室。日本是微软长久以来难以立足的游戏主要市场之一,对大型游戏公司的收购无疑能帮助Xbox增加市场份额,微软近期的高频率收购行为可能就是在为这一目标而蓄力。对此,索尼也会寻求更多交易以确保自身在本土的优势。
至于业界三巨头之一的任天堂?老实说,这位巨头一直把是否有“任天堂基因”放在第一位,很少收购没有这项特质的工作室,同时对于已经为其工作的开发者也抱持着相当耐心的态度持续给予投资。

对任何公司的游戏版图来说,收购卡普空都将是巨大的补充,这家日本公司简直就是历史上众多热门IP的集合体。除了持续称霸格斗游戏领域的《街头霸王》系列,卡普空的《怪物猎人》、《生化危机》、《鬼泣》都一直是叫好又叫座的典型。另外,卡普空旗下的IP也有不可小视的非游戏价值,这也是当初驱使索尼收购Bungie的重要因素之一。
接下来是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拥有《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这两大超级名作的RPG巨头。此前,SE与索尼曾签订过数个限时独占协议,其中就有《最终幻想7》重制版,但是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手机端不断创造惊人利润的数款作品。去年SE发表了一份自己既没有收到并购,也没有出售公司意向的声明,而近期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公司高层有了新的决定。
由于《刺猬索尼克》等一系列传奇名作的存在,世嘉可能是收购方的主要目标之一。即便科乐美已经将重心转移到赌博机领域,但其丰富的IP库足够惹人垂涎。同理,EA也会是理想目标,毕竟微软此前已将EA订阅的诸多内容加入到Xbox游戏订阅中,能够无限制使用EA旗下的体育、赛车、科幻类作品自然是极具吸引力的提案。
如今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玩家也在审视自己的战略,本季度游戏产业的并购行为可能才刚刚开始——仅2022这一年收购的总金额就有望超过1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