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ina:只会干吼压舌根的美国胡叶新?
曾经在B站看过两个给欧美歌手唱功评级的视频,似乎是同一个人做的,视频中把Christina Aguilera单列为一级,并给了一个评价:从来没有一个女歌手像她一样歌唱。
的确,CA的嗓音和唱法极具辨识性,她极具侵略性的嗓音让人无法忽视。对于CA的唱功讨论有很多,比如她本钱如何好,唱法如何不科学,倒嗓有多厉害,练声的底子和科学的训练又是如何延长她的歌唱寿命等等,这些都是声乐爱好者热衷讨论的话题。我不会在这里探讨技术性的东西,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很懂,再加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歌唱审美,显然那个vocal当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单论vocal也只是CA留给后世的很小一部分财富而已。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探讨一下CA这一极具侵略性的大嗓门是如何帮助她塑造她的艺术人格的,让我们把目光放到她的第二张专辑《Stripped》上(圣诞专和西语专不算,老实说这两张专辑发的莫名其妙),看看这张专辑是如何诞生的,又是怎么在流行乐史上留下印记的。

1999年,CA发行了她的同名专辑,专辑诞生了四首热单,包括三首冠单和一首前三单曲,让人想到同样凭借首张专辑取得如此单曲成绩的惠特尼·休斯顿。专辑以当时为主流的泡泡糖流行和青少年流行乐为风格,整专比较口水,艺术上没有什么深度,在当时树立了一个能唱的青少年偶像形象。
但CA的野心和音乐造诣并不甘心止步于此。她从小便听着惠姨、牛姐、唐尼、Etta James等人的音乐长大,受到各种音乐的影响,比如爵士乐、灵魂乐、节奏蓝调等等。她在同名时期的演唱会上便翻唱这些需要鉴赏力的音乐,但只想来听简单动听的泡泡糖流行乐的青少年对此感到无聊,而这让CA感到不满。
2000年底,她和经纪人史特夫·库兹解约,并和欧文·阿佐夫开始了新的合作关系。她希望在自己的下一张专辑里创造更有深度的音乐,摆脱自己的泡泡糖流行形象。她开始改变自己的造型和表达风格,逐渐用更具侵略性、更成熟的形象露面于公众。伴随着新形象的确立,新的专辑也来了。2002年,CA发行了《Stripped》。
专辑的序曲,和专辑一样,是一个强劲的宣言。她用了很多对不起,
Sorry you can’t define me
抱歉你不能用条框定义我
Sorry I break the mold
原谅我打破了原有的形象
Sorry that I speak my mind
原谅我直言不讳
Sorry don’t do what I’m told
原谅我言行不一
Sorry if I don’t fake it
抱歉如果我不再伪装自己
Sorry I come too real
原谅我展现得太真实
I will never hide what I really feel
我永远不会隐藏最真实的想法
她在采访中也是这么解释自己的做法: “当你成为流行现象的其中一部分,你必须被强逼接受不同的想法。人们会告诉你应该去做什么,你应该怎样做,你应该穿些什么,你应该跟哪些人在一起。那时候我周围都充斥着这些事,当一名完美无暇、千篇一律的流行歌手很容易走红。但那个角色根本不能走到我的心里,因为它是如此无聊跟肤浅。”

《Stripped》相较于同名专辑而言,是一场巨大的变革。CA的艺术形象开始正式确立,艺术造型前所未有的出格,她极富标志性的嗓音也在专辑中充分得到展现。她把自己完完整整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首先,她证明了自己音乐的广度和在不同类型的音乐里如鱼得水的掌控力。专辑在发行时被某些乐评成为曲风大杂烩,而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从拉丁流行和弗朗明哥的《Infatuation》,到neo-soul的《Loving Me 4 Me》,还有爵士、放克的《Impossible》《Underappreciated》,摇滚的《Fighter》, 福音的《Soar》、《Keep on Singing My Song》,更别说在当时占据市场主流的说唱《Dirrty》和抒情曲《Beautiful》。专辑共收录20首歌曲,长达77分34秒,像个万花筒一样向听众展示CA音乐上的无限可能性和掌控力。
其次,她展现了一个丰满的艺术人格,而这个艺术人格影响了Lady Gaga、蕾哈娜、黛米·洛瓦托、麦粒、Ariana Grande等一系列女歌手。
这个艺术人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情致”、“伤痛”、“振作与抗争”。
“情致”:专辑展现了当时20左右的CA的各种少女情愫,从迷恋(《Infatuation》)到幻想《Loving Me 4 Me》到失恋《Loves Embrace Interlude》等等,把一个少女在恋情中的各种滋味都展现了出来,且较同名专辑更加的真实而随性。她也开始拥抱自己日益成熟的魅力和吸引力,她变得更加暴露,也更具挑逗意味。她开始掌握主动权,如《Get Mine, Get Yours》。
“伤痛”:这个伤痛是多个层次的,比如受到家暴的《I’m OK》,受到不健康的关系所困的《Walk Away》,还有面对歧视和不完美的《Beautiful》,在专辑中她不再是一个唱着泡泡糖流行的商品,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性,有伤痛,有不安,有脆弱。
“振作和抗争”:之所以把振作和抗争放在一起,是因为抗争是振作的一种方式。她开始积极的发声,表达自己的需求,渴望平等、尊重、自由、遵从自己的内心,无论是更为舒缓的《Beautiful》、《The Voice Within》《Keep on Singing My Song》,还是更具攻击性的《Fighter》《Can't Hold Us Down》。

而这一强大,从歌唱上来说,是通过她的大嗓门体现的,她极具震撼力和攻击性的嗓音,让这些歌曲更具穿透力,更加难以令人忽视。也许受到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她需要用这种强大的嗓音来给自己壮壮胆,也给所有需要力量、需要悦纳自己的人壮壮胆,让她们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强大。
而我们理所当然的在后来的女歌手身上可以看到她和《Stripped》的影子。
Lady Gaga从《The Fame Monster》开始便拥抱自己的伤痛,并从《Born This Way》开始确立了一个斗士的Mother Monster形象,成为小怪兽们的精神力量。
蕾哈娜在经历家暴事件后,艺术风格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并在《Rated R》中开启了更有深度的艺术探讨,包括自己受到家暴事件影响的伤痛。蕾哈娜最近的专辑《Anti》也是这一思路的延续和深化,在安胎中,她自信前卫、又在感情中翻来覆去。
Demi直接拿《Tell Me You Love Me》一专向《Stripped》致敬,专辑中她更加自信而成熟。
Miley Cyrus的《Bangerz》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转型,想要彻底摆脱Hannah Montana形象(不过她后来又转回去了,感觉和CA一样任性...)
Ariana从《My Everything》的曲风大杂烩展现自己流行可能,到《Dangerous Woman》更加成熟而出位的造型,再到甜味剂和谢谢展现自己的伤痛和振作。
这些专辑都和《Stripped》不谋而合,进一步向乐坛和世人展现,女性的风采和力量有多强大。

《Stripped》展现的是自我意识的探索,个体独立性、希望、自信、强势的声明都通过CA强劲的声音展现出来。如果没有她这大嗓门,我想这张专辑会失色不少。尽管vocal和强劲的嗓音在乐坛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光彩,但CA的这一艺术人格仍在许多新的作品中得到传承,绽放光彩,而这足以让她在众多擦迷心中留下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