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备考详细信息汇总

2023-02-17 15:45 作者:新祥旭博雅堂  | 我要投稿

学院介绍

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百年以来,北大哲学系始终以学术为本,营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科特色和传统:既注重文本的历史解读,又强调现代分析的理论论证,形成史论兼修、厚积薄发的学术品格,以新方法阐释老传统;积极参与国际哲学前沿讨论,与世界哲学深入对话;秉承人文关怀,关注当代中国现实,致力于阐发当代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专业简介

中国哲学是哲学门类下设的二级学科,致力于研究中华民族哲学思维发展历程、学派思潮、理论特征、演化规律、时代价值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形态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领域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使自己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理论形态更加完备。

招生目录

参考23年招生

学习方式

全日制

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6人、推免3人

研究方向

01.中国哲学史

02.中国现代哲学

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 624 西方哲学史一

④ 856 中国哲学史

考试科目③西方哲学史一包括现代部分,考试科目④中国哲学史包括现代部分

复试分数线

22年:总分355、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21年:总分355、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20年:总分355、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19年:总分355、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18年:总分355、政治50、英语50、专业课90/90

 

参考书目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第二版,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西方哲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商务印书馆。

《宋明理学》,陈来著,三联书店。

《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录取信息

2022录取

进复试:6人(432、423、421、414、409、408)

最终录取3人(432、423、421)

 

2021录取

进复试:6人(最高分393、最低分381)

最终录取3人(390、377、376)

 

2020录取

进复试:6人(最高分390、最低分376)

最终录取3人(390、377、376)

2019录取

进复试:4人(最高分399、最低分367)

最终录取:3人(最高分399、最低分370)

2018录取

进复试:3人

最终录取:1人(407)    

北京大学2021年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638 西方哲学史一

一、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运动三本原

2.奥古斯丁为什么说真理是光照

3.霍布斯为什么说“哲学的方法是加减”

4.简述康德的“先验幻相”

二、问答题

1.分析伊奥尼亚学派与毕达哥拉斯派"变与不变”,爱利亚派和元素论“一与多”的观点

2.论述阐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如何论述自我意识的?

 

889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6x5分)

1.忠恕

2.玄德

3.三表

4.太虚.

5.形而上

6.气质之性

二、简答题(6x10分)

1.道通为一

2.天人感应

3.不真空论

4.无极而太极

5.知行合一

6.血气心知

三、论述题(2x30分)

1.材料:

孟子日:“人之学者,其性善。”日: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1.分析材料中的人性论观点

2.论述道家传统对自然观念的理解

              

 

22年复试细则

1.复试以专业能力面试为主,外语测试在各专业复试小组内根据专业特点进行。

2.专业能力面试中,考生应按照面试小组的要求回答问题。专业能力面试考核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专业面试时间:

2022年3月28-29日按专业进行,具体的面试时间安排详见附件2。

4.复试流程及注意事项

复试采取在线远程面试方式,现就相关流程说明如下:

  1. 此次远程面试采用腾讯会议系统;

  2. 考生复试时请携带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往届)/  学生证(应届),以便核验考生身份;

  3. 为保证复试过程的顺利进行,参加复试的考生务必在复试期间保证网络通畅,并且保证其接入设备的音频及视频传输质量达到复试的基本要求;

  4. 按照各专业复试时间表,复试工作人员将在每一位考生复试正式开始前5-10分钟告知其在线会议室信息并通知考生接入会议室;

  5. 考生接入会议室之后,首先测试音视频联结通畅;

  6. 复试专家小组进行专业能力测试;

  7. 考生在专业能力测试结束之后,经复试专家小组提示退出在线会议室。

5.复试模拟测试

1)为了确保正式复试的顺利进行,拟定于2022年3月24-25日进行复试模拟测试;

2)请考生确保稳定的网络环境,安静的复试空间,以及双机位等设备要求;

3)具体的测试说明和技术指南将邮件通知考生。

如有在线远程面试有关的技术问题,请电话或邮件询问复试工作小组。

三、录取

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包括外语考核,不单独安排听力考试)成绩*40%。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结束后,按照招生计划,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初取,初取名单经哲学系招生工作小组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审批。

 

 

课程总述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有以下四门课程:英语一(100分),政治(100分),中国哲学史(150分),西方哲学史(150分)。本课程负责中国哲学史基础以及西方哲学史两门专业课。

根据协议,一共40课时,每节课45分钟,共30小时。

40个课时的分配情况是:中国哲学史基础24课时,西方哲学史基础16课时。时间安排的整体思路如下:每周一次,每次两个课时及以上。每次课中,30%的时间用于基础知识梳理,50%的时间用于重点问题讲解,其余时间答疑。

中国哲学史基础课程安排(24课时)

先秦部分(8课时)

课时1、2——前诸子时期及儒家

基础知识梳理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3、4——儒家及墨家

基础知识梳理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5、6——道家

基础知识梳理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7、8——法家及先秦总结

基础知识梳理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两汉魏晋部分(6课时)

课时1、2——两汉魏晋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董仲舒、王弼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3、4——魏晋时期上及中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王弼、阮籍、嵇康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5、6——魏晋时期下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郭象、僧肇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宋明部分(10课时)

课时1、2——理学先声及北宋五子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周敦颐、邵雍、张载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3、4——北宋五子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二程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5、6——朱熹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朱熹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7、8——朱陆之辩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朱熹、陆九渊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9、10——王阳明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王阳明、罗钦顺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西方哲学史基础课程安排(16课时)

古希腊部分(6课时)

课时1、2——早期自然哲学及柏拉图

基础知识梳理:泰勒斯、赫拉克利特、芝诺、巴门尼德、柏拉图理念论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3、4——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基础知识梳理: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及知识论、心灵哲学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5、6——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基础知识梳理:古希腊心伦理学及政治哲学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中世纪神学部分(4课时)

课时1、2——上帝存在证明

基础知识梳理:安瑟尔谟、阿奎那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3、4——共相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波埃修、司各脱、奥卡姆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近代部分(6课时)

课时1、2——笛卡尔及其他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笛卡尔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3、4——康德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康德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课时5、6——黑格尔

基础知识梳理

原著讨论:黑格尔

答疑

布置下一次预习内容。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备考详细信息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