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12.6 斯宾诺莎

2023-08-06 07:2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6、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1677)


  十七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曾在教会学校读书,后因反对犹太教义而被革除犹太教门,靠磨光学镜片为生,从事哲学与科学研究著述工作。

  斯宾诺莎在克服笛卡尔二元论的过程中,建立了唯物主义哲学。他反对笛卡尔两个实体的说法,认为宇宙中只有一个实体,即自然或物质世界。它是唯一的、无限的,自身以自身为原因;自然界[i]中的一切事物都互为原因与结果,互相作用。斯宾诺莎坚持按自然本来面目来了解自然,承认“实体是自身原因        把相互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了[ii]。这种思想不仅是唯物主义的,而且具有辩证法精神。他还认为,无限的实体有无限多的属性,但是其中有两种最重要的属性,这就是广延与思维;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同一的实体,而决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斯宾诺莎提出这一看法是为了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是他又把这种属性看成是相互平行,互不相干的,因而并没有完全地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斯宾诺莎认为,世界上的个体事物是由实体所派生的,是实体的变形,他把这种变形称为“样式”。实体与样式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无限与有限的关系。样式作为部分存在于实体之中,作为结果由实体所产生,作为现象表现着实体,无限的有限样式之总和构成无限的实体。这里,斯宾诺莎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上述诸范畴的辩证关系。但他认为实体是不动不变的,样式是运动变化的,把实体和样式又分割开来,使实体变成了“形而上学地改装了的、脱离人的自然。”[iii]在必然性问题上,斯宾诺莎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批判了神学目的论,提出“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的著名思想,朴素地说明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然而,他把自然实体又称作神,这就使他的哲学披上了泛神论的外衣,减弱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

  在认识论上,斯宾诺莎强调认识自然,获得与自然相一致的知识。因此,他主张改进理智,考察各种知识和求知的方法。他把知识和求知的方法分为三种[iv]:一种是从感觉经验得来的知识,另一种是推理的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的知识。他认为,直观的知识是最高级的知识,认识的途径就是借理性的直观获得天赋的工具“真观念”,再借这种天赋工具推演出其他知识,正象人们最初利用天然的工具制造出更复杂的工具一样。斯宾诺莎正确地看到感性认识的局限,认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但是他把理性认识夸大了,重陷了笛卡尔唯理论的错误。然而,斯宾诺莎和笛卡尔又有不同,他主张“真观念”虽然由理性直观获得,却“必定符合它的对象,也就是说,客观地包含在理智中的东西,一定必然存在于自然中。”他认为,由于思维和广延是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人们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如果它的身体能够适应的方面愈多,则这种能力将随着愈大。”“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这些又表明了他的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倾向。

  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有:《理论学》、《知性改进论》、《神学政治论》等。


注:

[i] 实体。

[i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1-552页。

[ii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77页。

[iv] 有时分成四种。

《哲学小辞典》12.6 斯宾诺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