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思维模式?
学习英语 20 余载,其中的艰辛相信大多数英语专业学习者都深有
体会。专家推荐的方法 一一试过,尝试背过英语字典,多听、多说、
多译、多读(英语原著及英语期刊)、多背(经 典作品)。尽管投入
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未见英语有持续的进步,曾为此感到困惑。直
到 2008 年阅读了上海交通大学毛荣贵先生的著作《翻译美学》,他指
出“如果仅仅用“有效性”、 和“合适性”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语言,那就像
画龙点睛。语言将会变得千篇一律、暗淡无光、 枯燥无味;而一旦转用
审美的眼光看待语言,语言则顿显勃勃生机和无限风景。”他在《新世 纪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指出:“学习英语及其翻译,人们积累许多经验之
谈,其中一条是: 学习英语思维。句型的差异似乎可以追溯到思维模式
的差异,后者衍生出前者”。并指出“所 谓 ‘学习英语思维’,说起来容易!
‘学习英语思维’一说毕竟太抽象太朦胧。他认为,学习 英语思维,使英译
摆脱汉语的左右,不妨脚踏实地,从句型入手,对英汉的常用句型作入微
的 观察和比较,探索其同,辨析其异。” 思维模式是看不到的、抽象的,
但思维模式可以通过有 规律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我又阅读了复旦大
学蔡基刚先生的《英汉写作对比研究》,以 及连淑能的《英译汉教程》。
可以说这三本书为我打开了学习英语的一扇门,让我明白了英语 美在何处,
地道的英语与汉式英语的区别,并在阅读英语原著时尝试着去发现美,改变
了原先 把语言单纯作为工具学习的枯燥性,取而代之的是欣赏语言,从语言
学习中寻找快乐。 受他们的启发,我首先阅读英汉对照本,通过英汉对比寻
找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并逐步找 到一些语言规律,从而点燃了我寻找规律
的热情,然后开始大量阅读原著,观看了四千多小时 网易国际名校公开课,
从原著与公开课英文字幕中寻找那些能够反映语言规律的材料,同时在 电
脑中建立文件夹,进行归类,主要包括:1.建立自己的字典:选取的单词
基本上能够反映英 汉思维模式差异;2.通过与汉语进行对比,找出英语中
的组词规律;3.对英语的句型结构进行 归类:主要包括英语被动句、非人
称主语句及其他一些常用句型;4 找到英汉句型句子成分之 间的转换规律,
这里提到的英汉句子成分转换规律不是简单的英语主语译成汉语主语,而是
较 为复杂的英汉句子成分转换规律。这几部分基本上以显性的形式为英汉
思维模式的转换织起了 一张网。弄清了英汉思维模式如何转换后,再去积累
词汇,短语,这时积累的词汇,短语,句 型都很容易与英语思维模式联系起
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然后再回过头来阅读张培基 的《英汉翻译教
程》,之前这本书我读了不下十遍,里面的翻译技巧都能背的滚瓜烂熟,
但在 翻译实践时不知如何运用,现在不仅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 “石化”
现象也取得突破。 语言学家 Lynons 提出了“语言定式学习”这个概念。钱冠
连(2005:250)认为“语言塑 造了五岁左右的儿童思维,就意味着规定了人
的整个一生的思维。”根据他们二人的理论,加 上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提
出语言学习的阶段性,对母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学习分两个阶段: 一、语
言定式学习与思维模式习得阶段; 二、文法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学习
者习得了母语 听说能力和母语思维模式,这一阶段为学前教育,年龄为 0
到 5 岁。到了第二阶段,经过文法 的学习,学习者具备了读写能力。这也
解释了为什么没受过教育的“文盲”虽然不具备读写能 力,却能说出符合文
法的句子,因为他们经历了语言学习的第一阶段,习得了母语思维模式,
而母语思维模式是“隐性的文法”。语言学家一再强调学习外语需要语言环
境,其实这个语言 环境就是思维模式的习得环境。外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
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英语思维模式的学 习上,母语学习者可以无意识的习
得母语思维模式,相对于汉语思维模式已经形成的英语学习 者来说很难再
习得英语思维模式,他们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熟悉英语思维模式,国内
当前 的英语语法教学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模式,但光熟悉英语思维
模式还不够,还要知道英 汉两种思维模式如何转换,也就是中间需要一个
翻译过程。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需 要经历三个阶段:一、语
言定式学习阶段(国内的小学阶段); 二、文法学习----英语思维模 式学
习阶段(国内的初一至高一);三、英汉思维模式转换学习及英语运用
阶段(高一以上)。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是比较成功的,
学生确实在听说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但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学英语,而
英语高端人才还是缺乏呢?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 考试内容上,
试题偏重于客观题,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没有体现语言的工具性。
现在的 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仍停留在“第二阶段”,没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英汉思维模式如何转换,不 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转换规律,英语学习很
容易形成“高原期”现象或“石化” 现象,也就 是“怎么学还那样,不学就下
降”的现象,大部分学习者都停留在中低端水平,这也是造成英 语高端人
才缺乏的重要原因。 而关于英汉思维模式转换的学习,国内还没有专门
的英语教材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基于 这种现状,我把自己的学习笔记进
行整理并编成一本书,引导英语学习者在“第三阶段”用“语 言规律发现—
内化—运用”模式学习英汉思维模式转换规律,本书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
而非 研究者的视角,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者找到切入点。 这本书旨在为高中
及高中以上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方式或用作英语 学
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