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下挂榴弹发射器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

2020-07-23 22:33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很多中国的军迷都会很奇怪一件事:为什么中国下挂榴弹发射器研发出来这么久了,但出镜率却一直很低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偏爱火箭筒而忽视下挂榴弹;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缺乏榴弹手,因此习惯使然导致榴弹发射器不受重视,等等。现在,就让我们从步兵榴弹的诞生开始,简要讲讲这个问题。

从火药诞生以来,管状火枪和手持爆炸物就一直是步兵的武器之一。在燧发枪在欧洲普及后,一种同时携带手榴弹和火枪的步兵便出现了——掷弹兵(Grenadier)。这使得步兵得以在进入刺刀冲锋之前用爆炸物重创一波敌人。由于手榴弹使用非常灵活,对障碍物后的敌军、密集敌方队列都有强烈的杀伤力,故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自发火”手榴弹后,手榴弹便成为了每一名步兵的标准配备。

欧洲近代的掷弹兵及早期的人工点火手榴弹

虽然士兵配备了手榴弹,可以对30米-50米的目标进行爆破杀伤,但比起步枪甚至手枪的有效射程还是太短了。同时,由于更大的步兵曲射武器——迫击炮重量大,且最小射程不低于100米,故各国军队开始寻求一种弥补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武器。一开始,他们想到了用步枪发射“枪榴弹”,但枪榴弹精度很低,使用又不便利。于是,经过不断地开发摸索,最终由美军在1961年开发出了现代意义上第一支榴弹发射器——M79式单发榴弹发射器。

M79榴弹发射器

M79发射器外观很像一把霰弹枪,但口径增加到了40mm。为了让使用者的肩膀能够承受这种后坐力,因此参考二战日本91式手榴弹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带有减压室的40*46mm榴弹,这样就能让射手不至于因冲击力摔倒受伤。但是,M79榴弹发射器足足有2.7千克,装入1枚40榴弹后达到了2.9千克,几乎和现在的M4A1卡宾枪相当。这样一来,射手就没有空间携带副武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榴弹发射器直接固定在步枪护木下方,以步枪肩托作为榴弹发射器的枪托,同时不干扰步枪的发射——这就是1969年开始服役的M203榴弹发射器。

M16A1加挂M203榴弹发射器

M203榴弹发射器重量相比M203削减了一半,只剩下1.4千克。这样一来,一把装有M203的M16A1步枪就达到了4.6千克,基本上就是中国81式班用机枪的分量,一个士兵完全可以负担。由于这种设计相当成功,很多国家纷纷予以研制类似的武器,如同样是采用后装的AG36(后来获得美国采用,即M320的前身)和采用前装的苏联GP-25/30。

AK-74和GP30结合状态,此时AK-74的刺刀座要作为榴弹发射器的固定结构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由于十年动乱时期消息的闭塞,国内并未跟进此类武器的研发,而是一如既往侧重训练手榴弹。一直到1979中越战争,中国军队在越南遭遇到了手持缴获的M79/203的越军的袭击后,中国才知道原来还有这玩意,而且它确实是士兵的一大威胁。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和对下挂榴弹发射器不甚了解,所以中国在设计81式步枪的时候,只考虑使用枪榴弹,未考虑配备下挂榴弹。现实中,战场上连81式的枪榴弹都很难见到,因此战场上中国人往往以各种土办法使用“手榴弹发射器”,甚至一度导致国内开发出了“投掷-枪射”手榴弹,某种意义上,这等于复活了日本人的91式多用手榴弹。

北京军区某部90年代开发的“6管手榴弹发射器”
国产两用手榴弹

当然这些东西只是权宜之计。在95式步枪诞生后,中国确实是给它配备了专用的下挂榴弹发射器——91式下挂榴弹发射器。

91式下挂榴弹发射器配备在95基本型上

91式榴弹发射器外观接近M203,重量同为1.4千克,同样采用高低压发射模式,只不过改成了中国特色的35mm榴弹。这也让榴弹的全重从美国40mm榴弹的227克降低到了145克,基本重量减了一半。但是,由于榴弹尺寸大幅下降,威力远不如美国M203榴弹,因此该弹评价并不高,因此最终91式仅有防暴弹进入服役,而且整个91式生产总量也不大。很快,中国第一次尝试下挂榴弹发射器失败了。

不过,中国人并没有放弃努力。在2010年95-1式服役后,中国为95-1和库存的95基本型开发了两款外观不同,但结构基本相同的榴弹发射器,即QLG-10和QLG-10A下挂榴弹发射器。但这一次,中国榴弹发射器从美国M203风格变成了俄罗斯GP25/30的前装风格,这意味着它不兼容旧的91式榴弹。

95-1P配备的QLG-10A式榴弹发射器
为95型研发的QLG-10型榴弹发射器

考虑到95-1取消了小握把,所以QLG-10和10A外观区别不小。QLG-10A整体风格非常接近于FN F2000突击步枪的榴弹发射器。其优点是可以用右手直接控制榴弹和步枪扳机,而QLG-10则保留了小握把,发射时要用左手扣动扳机,如同GP25一样。

F2000突击步枪榴弹发射器

虽然95-1配备了新的榴弹发射器,也在2013年一些军演亮相过,但此后QLU-10也随着它的前辈91式一样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甚至一度到了2018年我国陆航空中突击班亮相时(军事纪实20180725),班组的火力也没有它的身影,取而代之是一门轻量化60mm迫击炮。

由此可见,中国人似乎一直没怎么看好单兵携带的枪榴弹发射器。那么原因在哪?个人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枪挂榴弹发射器的射程、威力、重量、精度都比较尴尬。虽然QLG-10的公开射程达到了400米,但是考虑到下挂榴弹仅有78米每秒的出膛速度,可知它的弹道非常弯曲。而一旦弹道如同迫击炮一样非常弯曲时,就意味着它无法对于点目标进行有效杀伤。QLU-10的榴弹主要有DFS-10碰炸榴弹、DFS-10A跳炸榴弹和DFJ10破甲弹,以及有曳光管的DFX-10指示榴弹。考虑到一个人携带的弹药有限,现实中最常见自然是杀伤弹。但由于35mm榴弹总重量比较小,实际上的炸药填充量很难媲美260克的82-2系列手榴弹,更别提和82-2全塑无柄手榴弹里高达1600枚钢珠比杀伤范围。所以,这样一颗威力不足手榴弹的下挂榴弹,现实中只适合在100米内对敌方碉堡,小团体的冲锋人群发射,以求最大的杀伤力。

但是,尽管榴弹威力不足,它的重量倒是一点不少。QLG-10和美国M203都是1.4千克左右,相当于5发82-2榴弹,或者相当于接近3个满装的30发5.8mm弹匣。也就是说,仅仅这一根管子的重量,就几乎相当于你手中180发子弹的一半重量,那么现实中你会选择多带90发子弹或者5枚手榴弹呢,还是带一只射程仅有步枪四分之一距离,手投榴弹两倍距离的榴弹发射器(不含弹药)呢?显然,在中国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宁可多带子弹或者手榴弹。这是其一。

榴弹发射器的威力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强,现实中一枚榴弹除非是打中油箱,否则难以摧毁一辆民用轿车

第二,就是中国的火力配置。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班一级火力相当疲软,但是现实中如果算到连一级,中国步兵部队的火力就不差了,这里面对于整个连队火力贡献最大的单件武器居然是很多人都看不起的89式重机枪。虽然89式重机枪有这个和那个的问题,但是一挺出膛动能18000焦耳,有效射程超过1500米,能够在1000米外轻松打穿常规悍马车的重机枪,对于敌方的威胁是远远比那些没什么精度的榴弹发射器大得多的。

89式重机枪

所以,在射程尴尬,威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枪挂榴弹变得默默无闻,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事情有这么简单吗?

请看下面的例子。

2018年7月25日《军事纪实》里,曝光了我国空中突击班的建制,十分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1架直18投送的空降突击班,左第一人为迫击炮手
右侧的4人,可见最后2人带的仍然是老95步枪

这个图片里一共有9人,算班长一共10人。这10人里面有1门60mm迫击炮,2支89/08火箭筒,还有持枪的7人。持枪的7人中,有2人为手持95-1班用机枪的班用机枪射手,其余的人混着装备95-1突击步枪和老95步枪。而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同等部队中,一个班拥有2支下挂榴弹发射器。

那么,这种不装备榴弹发射器,只配备迫击炮和火箭筒的班组战斗力实际如何呢?

在同一期视频里,突击班在空降作战后,先用迫击炮打掉了第一个火力点,开始进攻第二个火力点。但是仅仅半分钟后,尴尬的事情发生——

60mm迫击炮较少的弹药不适合班组使用

原来,在攻克第一个掩体发挥重要作用的迫击炮,在第二个地堡前就没了弹药。这件事看似荒谬,其实在出发前就早已预定。由于60mm突击队员迫击炮最轻也有5公斤(中国89式60迫击炮只带炮管就有5.25千克),而迫击炮弹都不低于1公斤重(如最早的63式迫击炮弹就有1.33公斤,内装只有110克炸药,还没有M67手榴弹多),所以现实中一个单人背着的60迫击炮再带上10枚炮弹就超过15千克,堪比正常步枪+180发子弹的3倍重量,自然在攻打火力点时出现了弹药过快耗竭的问题。

而没有了迫击炮,这个班组就惨多了,由于没有任何曲射武器,他们被迫从山下攻打位于山顶的掩体。蓝军在掩体里居高临下,很快红军这个班连同副班长在内损失了4人。班用机枪手也有一人被判定退出战场。因此,列兵王朝飞被迫单人匍匐前进,绕到了对方后面将掩体攻克。

王朝飞匍匐前进

虽然最终结果以王朝飞所在的红军班组取得胜利告终,但是从战果上看,一个使用直升机机降的空中突击班,居然在攻克2个只有2人的掩体中折损了4人,这意味着这一个担负敌后突击的尖刀班已经完全丧失了攻克下一个据点的实力。这一个问题,除了当时还在摸索空中突击班的作战模式的经验匮乏以外,和装备不合理也有很大关系。表面上,班组2挺班用机枪和2支火箭筒,以及1门60迫击炮已经超过了国内绝大部分陆军步兵班(不含载具)的火力,但2支火箭筒和1门迫击炮弹药实在太少,在这种任务中很难起到持续火力效果,而且这3人已经腾不出空间携带突击步枪,意味着弹药耗尽后他们3人只能干瞪眼。所以,这个班组在进攻第二个据点前,实际上已经兵力减半,在之后只能让一名士兵单独进行包抄迂回,如果敌方还有一个作为犄角的第二火力点,怕是这次迂回不会取得成功。因此这种配置在之后也做了调整。

而如果这种情况,把迫击炮手的迫击炮换成下挂榴弹发射器,又会如何呢?

前文已经提过,一把95+1个下挂榴弹发射器约为4.5千克,比迫击炮炮管轻了1千克。同时,我国35mm榴弹只有145克(假设10式榴弹发射器的榴弹和91一样重),仅仅是迫击炮弹的十分之一。而且,迫击炮是一种曲射武器,对于敌方地堡的射击孔并不容易瞄准,而下挂榴弹在50米内是可以对射击孔等目标进行直射的。因此,假如迫击炮手换成1把下挂榴弹发射器的95步枪,那么他既可以有一把可以自卫的突击步枪,同时还能多带数倍的弹药,能够在队友掩护下对多个目标进行打击,避免迫击炮两个目标就耗尽弹药的窘境。

古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款武器的合适与否,还是得看它用在什么环境。在大部队野外作战时,步兵班负责的地段有限,还能得到各种上级火力的掩护,因此射程很短的榴弹发射器意义并没有重型三脚架榴弹发射器、迫击炮和89重机枪一样重大;但在特种小分队深入敌后,或者单独在城市楼房,山麓山洞等复杂地形作战时,短小轻便的下挂榴弹发射器就会展现它作为近战杀手的存在。因此,随着中国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解越来越深,我想有朝一日,国内会更加重视起这种武器的存在。

下挂榴弹发射器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