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的历程》读后有感——关于文化载体的新认识(2023.1.9)

2023-04-14 21:59 作者:孟神002  | 我要投稿

从去年十月到现在2023.1.9)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美的历程》,收获颇多。这本书通俗地讲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明清中国文化的表现和发展。比起那些文化的发展过程,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让我发现做为文化的载体——青铜器、佛陀雕塑、壁画、文艺等可以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看似杂乱无序的文物作品窥探到背后有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我以前对魏晋竹林七贤的印象一直是“作”、“闲的”,不理解他们有着门阀贵族这样的优越条件为何天天喝酒纵歌,在麻醉自己的同时又显得似乎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势,忽视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书中对他们诗词的分析与时代背景的结合,让我明白在当时政权更迭频繁的背景下,门阀士族们虽然富贵但是处在身不由己的政治争夺中,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他们的人生感慨夹杂着忧惧与哀伤,从而外表虽然装饰得轻松洒脱,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这使我丰富了关于魏晋风度的认识并帮助我更科学地看待竹林七贤。

这本书对我震撼最大的是关于佛陀世容的描写。以前我对于佛像等雕塑壁画观察很不细致,不仔细思考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但通过书中对于北魏巨大超然的佛像,到唐朝具有运动美的佛像,再到宋朝走向世俗毫无生气的佛像变化以及人们对于佛的态度从卑屈顺从追求昄依天国的人生悲歌,到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再到摆脱宗教仪式自我超脱的心灵境界,不仅体现了随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后佛教在中国走向衰落,也体现了佛教逐渐成为维护封建政治体系的自觉工具、与儒家合流的过程。书中通过对静态人体的大致轮廓表达出当时人们景仰的对象和理想,进而分析其历史发展过程,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路。

书中关于明清文艺的描写也很令人启发,从市民文艺、浪漫主义文学到感伤文学的变迁,体现了从明朝市民阶层崛起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带来的对传统儒学的不完全的反抗,从而促进具有近代解放气息的浪漫主义时代思潮的产生,到清朝推行反动保守的政策下文艺解放潮流的退去以及人们对于家国悲痛和人生空幻的感伤,再到康乾盛世下封建统治的回光返照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糜烂腐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随之产生。这些对文艺的历史进程分析有助于我们在阅读《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等明清文艺作品时能更方便地理解其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这些文艺作品。


美是什么?在我看来美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是人类在感性和理性碰撞下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美是有规律可寻的,无论是政治稳定下建筑工艺的繁荣,还是社会动乱时文学绘画以及哲学的发展,都是有其联系和内部逻辑的。而这本书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把握规律和联系的思路。


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美的历程》读后有感——关于文化载体的新认识(2023.1.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