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是否也意味着当一名父亲压力山大?
2023年的父亲节就要到了,作为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父亲之一,在这个具有“生命意义”的日子里,激起了我很多对人生、对父亲的感悟和思考,以下仅是一家之言与大家分享。
每一个人都是人类发展血脉传承和生命繁衍的诞生者和延续者,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故事。人们在获得体验百味人生的机会,创造人生意义的同时,也相应承受着生存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压力。就像我们即将成为父母那个时候,新的生命——我们的孩子孕育并即将诞生,既带给了我们无限惊喜和期待,同时也伴随着莫名的焦虑和压力。内心有一个声音,我到底该怎样做父母?因为,这开启了我们人生中新的重要角色的全新体验。
初为人父,父亲这个新的重要角色会带给我们哪些挑战?下面,我立足于自己生活体验和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从个人发展、性别差异、传统文化、时代特征、代际传递等几个方面,就成为一名父亲所面临着的共性挑战,尝试着进行一些梳理和分享。

挑战之一:个人发展和养育孩子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人的一生是一个逐步成长、成熟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身心特征和发展主题,也都有着自我关怀、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多数男性会在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为父亲,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创造力最为充沛、事业发展处在起步或关键时期,相对也有着更多在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人际交友等方面的需要。这个时候让父亲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养育和陪伴孩子是很有挑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父亲们在育儿方面的参与度。如果父亲们不能更多的参与到育儿当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一种可能,更多的依靠老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养育孩子,而老年人的精力、育儿观念及对孙辈的宠爱,都会影响到婴幼儿身心的养成和发展;另一种可能,更多依靠母亲,而母亲产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期,身心和精力很难单独支撑育儿,加之女性也有着自己的事业、爱好、个人追求及价值实现的需要,在缺乏丈夫更多支持、关爱及参与的情况下,母亲的身心及精神状态将受到巨大的压力冲击和影响,自然也很难持续给到孩子安全、平和、稳定、放松、愉悦、积极的养育环境,而这一切对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看来,父亲在育儿方面的参与度,会影响到夫妻关系、家庭成员情感交流及生活氛围等婴幼儿整体的养育环境,也影响到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陪伴关爱的亲密体验,会给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缺失。因此,当成为一名父亲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在个人发展和养育孩子之间如何做出取舍和平衡。

挑战之二:性别上的差异和特征,给父亲育儿带来了先天的局限性。
父亲与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先天的性别差异,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胎儿在母亲的子宫——爱的摇篮中孕育,出生后母亲乳汁的养育,使得婴儿与母亲有着先天无法割舍的亲密联结。这是父亲们望尘莫及的,似乎在婴儿与父亲之间竖起了一道先天的屏障,使得父亲们遗憾地缺失了在怀孕和哺乳婴儿过程中对孕育生命的体验,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父亲对孩子疼爱和亲密感的进一步激发。当我初为人父之时,在体验和享受成为一名“超级奶爸”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经常会冒出:如果不给孩子多洗洗、勤换换尿布,多擦擦粑粑,多抱抱和亲吻孩子,多照顾孩子生活起居,多陪伴孩子游戏玩耍,我很难想象在婴儿的世界里,是否会意识到还有一位父亲的存在。我也时常感慨,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这也许是一名父亲在孩子婴儿期最宝贵、最有意义、最该做的,也是送给妻子和孩子最美好、最温暖的人生礼物。另外,多数父亲身上先天的男性特质,比如:情感相对粗放,更趋于理智化,刚毅深沉等。与之相对,多数母亲身上先天的女性特质,比如:情感相对细腻敏感,慈爱温和,富有耐心和韧劲等。性别的差异和特质,让父亲在育儿方面有着先天的局限性,这也许是作为父亲的我们,需要思考和正视的重要方面之一。

挑战之三:传统文化对父亲的育儿观念和行为有着潜在影响。
文化对于人们的观念形成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里我并没有妄加评论之意,仅从世俗的角度看,在家庭和育儿方面,中国传统中一直有着“男主外,女主内”、“慈母严父”的影子。这似乎将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慈爱柔和,父亲在外闯荡发展、打拼家业、威严持重,置于天经地义的位置。这在心理和现实的层面,无形中拉大了父亲与家人和孩子相处时空、情感交流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父亲育儿的参与度。虽然,时代和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就当下而言,似乎我们还很难摆脱这部分的潜在影响,可能这也是需要父亲们体会和觉察的。

挑战之四:时代的快速发展,给父亲育儿(包括父母)带来了新挑战。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高,但同时人们的工作生活却处在节奏快、压力大、期待和标准高的处境。特别是一二线的大城市,大人和孩子朝九晚五,中午都无法回家;中等或小一点的城市,同样由于父母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很多孩子不是在小饭桌、就是在托管班。孩子和家长晚上完成学习和工作,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家人在一起休闲娱乐、交流陪伴的时间,也只有可怜的周末或节假日了。显然,这是远远无法满足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情感需要的。同时,家长的工作压力和孩子们的学业压力都很大,加之对未来竞争更趋激烈的预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未来个人发展、就业生活的担心和焦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共有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焦虑的背景下,给父亲育儿带来的挑战,也是做父亲的我们需要思考和面对的。

挑战之五:心理发展代际传递的因素也是父亲育儿过程中需要警醒和面对的。
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主要是由生存环境中重要养育者的生命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人格)及关系互动的模式和质量。特别是在孩子学龄前——婴幼儿及儿童早期的时期尤为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及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缘故。而身为父亲的我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人格状态,自然也会受到自己原生家庭、过往生存环境及经历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有益的,也有负面有害的。对于那些负面有害的部分,即使我们意识中对此深恶痛绝,很多时候它依然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形成代际传递效应。比如:一个孩子对父亲的体罚和暴力非常恐惧和痛恨,可很多时候他也许会以同样的行为对待其他的孩子。而要阻断代际传递的负面有害影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认识和面对真实的自己,并作出相应的改变,从来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人们的智慧、勇气、力量及不断的学习成长,这也恰恰是父亲们送给孩子最珍贵、最难得、最有意义的生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