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阳十三朝古都考

2022-04-02 01:28 作者:古都三角  | 我要投稿

洛阳所宣传十三朝古都的十三朝为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注:本文中笔者称首都为京城。

一、夏

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为夏商时代遗址,面积约为3.75平方千米。从该遗址文化层及遗物来看,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郑州二里冈文化。地层堆积可分四期,据碳﹣14法测定,年代为公元前1750一前1550年,与根据文献资料推算的夏代后期纪年大体一致。1959年开始发掘。曾发现夯土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的中心建筑是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宫殿,周围并有廊庑环绕。在遗址中部发现了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宫城,城内发现多组宫殿,已呈左右对称、前后几进院落的格局。宫城以南发现制作铜器和绿松石饰品的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手工业作坊区。很多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夏代后期的都城。同时在二里头还发现了商代早期宫殿遗址。

二、商

洛阳市偃师区尸乡沟商城遗址为商代前期都城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老城西十里尸乡沟一带。1983年发现并发掘。发掘所见地层关系表明,城址的年代略早于郑州商城,即营建于商代早期,很可能是商汤所都的“西亳”。经钻探得知城址平面略作长方形,东西长1200米,南北长1700米,除南墙已被洛河冲毁外,其他三面城墙基本完整。已判明七座城门的位置,有若干条纵横交错的大道,及几处规模较大的建筑遗迹。南部居中的建筑遗迹规模最大,长宽各200米,是当时的宫殿区。

三、西周:为都城无疑,是否为京城存疑

周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今河南洛阳)做为镇抚东方的政治中心,因此称镐(今陕西西安)为西都,称雒邑为东都。

一说成王时自镐京迁都于此。

陕西宝鸡出土的文物“何尊”铭文记载为:

唯王初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为: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铭文中“宅兹中国”一句,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雒邑故址在今河南洛阳的洛水北岸、瀍水东西。共有二城:在瀍水西的叫王城,即战国时的河南城,在西周时王城为周人所居,东周平王至敬王、赧王时均都于此;在瀍水东的叫成周城,即战国时的洛阳城,在西周时成周城为被迁之殷民所居,东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由王城迁都于此。王城故址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成周城故址当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的汉魏洛阳故城附近。

四、东周:为京城无疑

五、东汉:为京城无疑

六、曹魏:为京城无疑

七、西晋:为京城无疑

八、北魏:孝文帝后为京城

九、隋:605年-619年为京城

炀帝自大业元年(605年)开始营建东京(609年改称东都 ),历时十个月完成,同年迁都于此。——《隋书•地理志》:“河南郡旧置洛州,大业元年移都,改曰豫州。”


十、唐(618年至907年,其中690年至705年为武周):自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至唐亡为都城无疑。

在684年至690年(时为唐睿宗在位,武则天为太后掌大权,光宅元年(684年)改东都为神都)和904年至907年(朱温胁迫昭宗迁都洛阳)为京城。

在618年至657年唐朝只有一座都城,雍州长安县和万年县的治所长安城。当时的洛阳为洛州。

在657年至684年和690年至904年,长安为京城,洛阳为都城,称“东都”或“东京”。


十一、后梁:为京城仅4年多(909年正月—913年)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建元开平。升汴州(今河南开封)为开封府,称东京。以洛阳为西京。

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温自开封迁都洛阳。(按:朱温初镇宣武,驻大梁,故唐封之为梁王。既称帝,亦都大梁。今国朝不改而迁都洛,则“梁”之为梁失其据矣。)

朱温在位时,皇位继承人未定。乾化二年(912年)二月,他亲统大军与晋争河北,得病返洛阳。六月,其子郢王朱友珪发动政变杀朱温,自立为帝。次年(913年)正月,朱友珪改元凤历。然二月十七日即被杀死,时为东京留守的均王朱友贞于开封即位,废凤历年号,称乾化三年。


《旧五代史》•梁书八 •末帝纪上

时伪凤历元年(913年)二月……

十七日,(袁)象先引禁军千人突入宫城,遂诛友珪。事定,象先遣赵岩赍传国宝至东京,请帝(时为均王、东京留守)即位于洛阳。帝报之曰:“夷门(即开封),太祖创业之地,居天下之冲,北拒并、汾,东至淮海,国家籓镇,多在厥东,命将出师,利于便近,若都洛下,非良图也。公等如坚推戴,册礼宜在东京,贼平之日,即谒洛阳陵庙。”

乾化三年(913年)梁末帝朱友贞还都开封,此后直到后梁灭亡。


十二、后唐:为京城无疑

十三、后晋:为京城仅一年多(936年闰十一月—938年)

936年十一月石敬瑭称帝,建元天福。


天福元年(936年)闰十一月庚辰,唐末帝聚其族,与亲将宋审虔等登元武楼,纵火自焚。至晚,车驾入洛。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二》


天福二年(937年)三月,范延光聚卒缮兵,悉召巡内刺史集魏州,将作乱。会帝谋徙都大梁,桑维翰曰:“大梁北控燕、赵,南通江、淮,水陆都会,资用富饶。今延光反形已露,大梁距魏不过十驿,彼若有变,大军寻至,所谓疾雷不及掩耳也。”丙寅,下诏,托以洛阳漕运有阙,东巡汴州。

庚辰,帝发洛阳,留前朔方节度使张从宾为东都巡检使。

夏,四月,丙戌,帝至汴州。

天福三年(938年)冬,十月,戊寅,契丹遣使奉宝册,加帝尊号曰英武明义皇帝。

帝以大梁舟车所会,便于漕运,丙辰,建东京于汴州,复以汴州为开封府,以东都(即洛阳)为西京。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


石敬瑭建国之初,定都洛阳。天福三年(938年),由洛阳迁都开封,此后开封长为京城直至后晋灭亡。



洛阳十三朝古都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