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让赵云魏延当顾命大臣自有深意:给你们一些特权,就看你们能不能牵制诸葛亮李严

在《三国演义》中,常胜将军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在长坂坡和汉水两战中,杀得曹营诸将丢盔弃甲,曹操在赵云的白马长枪之下两次落荒而逃,张郃徐晃更是看见赵云的影子就抱头鼠窜。
《三国演义》的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骨架原本就是正史《三国志》,还糅合了一些《后汉书》和《三国志》平话中的内容,三分虚七分实似乎有些不准确,但五五开还是可能的。
演义小说中的赵云是三国常胜将军,但也并没有把赵云的战功完全展示出来,比如《华阳国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记载的赵云入川之战,《三国演义》就没有提起:“建安十九年,关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入巴郡。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诸葛亮和张飞各拿下一郡,赵云连下两城,如果写进小说,一定会像他“计取桂阳”一样精彩。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三国志》中,赵云都是完美之将,这种完美更多的是体现在道德层面,刘备入川要瓜分蜀中有主田宅,赵云宁肯得罪人的风险劝谏:“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赵云驳了刘备的面子,也让很多渴望发接收财的“功臣”大失所望,这也导致了赵云有封侯之功而不得侯封,刘备为了安抚大多数人的情绪,只封了赵云一个杂号“翊军将军”——读者诸君不要以为杂号将军就比四方将军和重号将军、名号将军地位低,刘备进位汉中王,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诸葛亮在朝会的时候也不能位居第一,坐在他上首的是安汉将军糜竺。

刘备为赵云发明了翊军将军名号,也是大有深意的:“翊”为“飞貌”,又通“翼”,引申为“辅佐”,有“翊赞季兴”和“翼赞王室”之意,如果赵云再年轻一点,是完全有机会成为托孤寄命之臣的——从时间上推算,赵云应该比刘备和关羽还大一两岁,比诸葛亮大二十来岁。
赵云因为太过刚直而没有当上顾命大臣,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的时候,诸葛亮就在白帝城,可能是刘备对赵云另有嘱托,也可能是刘备还记得赵云在伐吴前曾当众唱反调,也可能是因为赵云已经老迈年高,反正托孤大臣的名单中没有赵云,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赵云在刘备死后,马上封侯拜将,而且权力比李严还大。
李严一直住在永安而远离中枢,赵云却掌管了蜀汉的内卫和全军将校的考核:“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中护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包括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在内,所有的武将都在赵云的监控范围之内,就更别说四方将军和四征四镇将军了——陈寿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跟后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样,坐镇中央的那位最厉害。

细看正史,了解后汉三国官制,我们就会发现:刘备托孤不用常胜将军赵子龙自有深谋远虑——赵云是刘禅最后一道屏障,有赵云在,即使诸葛亮和李严有一点非分之想,也过不了赵云那一关。
看过《侠客行》的读者都知道,江湖中人最怕的就是“赏善罚恶二使”,罚恶使李四比赏善使张三还可怕,类似的事情在春秋战国史书中也有记载:群臣都害怕并向掌管惩罚的大臣靠拢,国君的话大家都不太在乎,国相就更不用说了。
汉末三国都是军事为先,抓住了将领的脉门,就等于掌控了季汉的命脉,赵云在建兴元年,也就是章武三年获得的这些官爵,不管是谁的封赠,都是刘备的意愿,而且极有可能是刘备事先的安排。

有人说刘备向诸葛亮托孤寄命的时候,赵云正手握宝剑隐身于帷幕之后,只要诸葛亮的回答稍有差池,他就会冲出来“清君侧”。
这种猜测也不是一点历史依据都没有,我们看《三国志》卷三十六和三十五的记载,就会发现赵云当时正在白帝城永安宫,刘备说的话也是暗藏杀机,把诸葛亮直接吓哭了:“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兵败夷陵元气大伤,赵云带领的江州方面军毫发无伤,季汉能与赵云相提并论的,也就是魏延的汉中方面军了——建兴元年,赵云不但掌控着全军将士的考核,爵位也比魏延高半格儿:赵云是有固定食邑的永昌亭侯,魏延是只是享受亭侯待遇而没有名号,这就是名号亭侯与都亭侯的区别。

赵云和魏延对刘备的忠诚毋庸置疑,有汉中、江州两大方面军掌控在刘备嫡系手里,荆州派的诸葛亮和益州派的李严,根本就无法与元老派的赵云魏延抗衡——正史中的魏延是刘备“部曲”,也就是家丁私兵性质的心腹,并不是在荆州才依附刘备的,韩玄和黄忠都是主动投降刘备,关羽黄忠战长沙纯属小说虚构。
赵云主内,魏延主外,刘备实际是安排了两套托孤人马班子,赵云和魏延根本就不会服从李严的调遣,这一点我们从李严的军衔上就能看出来:“章武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
李严的爵位比赵云低,中都护的职责是“尽护众军”,也就是相当于军队中的总督察,假节而不假节钺,有处置权而无调兵权,赵云和魏延还是可以不听他的,至于前将军,那就更差了:您啥时候见过最高不过四方将军的五子良将能指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

综合上面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刘备老谋深算,他实际是设置了两套人马班子,隐形的顾命大臣赵云魏延无其名而有其实,李严有其名而无其实,赵云和魏延就是刘禅的最后屏障,完全可以对公开的顾命大臣诸葛亮李严进行牵制。
诸葛亮对刘备当然是绝无二心,李严权欲膨胀要官要权,最后被大家一通弹劾拿下,以平民身份郁郁而终,读者诸君对此毫不意外:如果李严真有兵权而不必忌惮赵云魏延,又怎么会乖乖跑回老家种地?
刘备乃盖世枭雄,他给予诸葛亮废立之权,那也就是客气客气,诸葛亮要是当了真,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读者诸君熟读三国正史和演义小说,对蜀汉格局应该有更深的了解,所以半壶老酒最后还要请教大家:如果诸葛亮以为刘备那句“君可自取”不是换主公而是取而代之,并且一时感动点头答应,刘备和赵云魏延又会有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