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的“乱”是文化缺失的毒树之果
近期,据相关新闻报道,德云社又出事了,虽然在芸芸众生中不算太大之事,但是因为德云社本身的影响力所铺就的“饭圈”亚文化的冲击力,此次事件再次震碎了无数人的“三观”。

德云社的股东之一,德云社创始人郭德纲的夫人王慧的弟弟王俣钦因涉嫌强奸已被公安机关逮捕,案件已进入到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阶段。又是“强奸”,又是此种“鸡鸣狗盗”之流之事,德云社的此种“是非”新闻并非第一次出现,曾经郭德纲的徒弟陈霄华就因试图猥亵女房主而被开除,其他的未公开、未公布的就不得而知了。德云社目前正在宴宾客、起高楼的疯狂时期,未来会不会人倒屋塌、曲终人散,成为负面文化的代表,目前来看,若德云社不能回归初心,这种可能性将会始终存在,且会愈演愈烈。
预知归处,必问来由,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德云社此种花边新闻层出不穷呢?

首先,德云社苦尽甘来,初心不再。德云社曾经举步艰难,在相声文化日薄西山的十多年前,既无体制内的待遇优势,德云社又要面对同行主流的绞杀,受尽了冷遇,习惯了白眼,但郭德纲于夹缝中求生存,不甘堕落,改良了师徒制,引入了时尚元素,重新点燃相声文化的春天,那时的德云社人才济济,基本功扎实,诸多成员的长辈都曾是相声界的泰山北斗,可如今的德云社,成员规模壮大了,但质量每况愈下,很多优秀的相声演员,如曹云金、何云伟、李菁相继离开了德云社,大多的新生代徒弟基本功缺失,将“三俗”文化无边界的融合到相声表演中,言辞失度,耍贱卖萌,很多人蜂拥般加入德云社,唯一的追求乃“钱”,什么来钱快做什么,失去了文化自觉与行业自律,鱼龙混杂,很多人的主要精力已不在相声主业了,失去了对相声“老规矩”的坚守,出现今天的局面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德云社依然跳不出中国家族式企业管理的桎梏。很多外国“老店”并不排斥家族式管理,而且展示出家族式管理的独特优势,如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法国的穆里耶兹家族,不仅没有因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而濒临倒闭或销声匿迹,反而焕发出并一般“经理人”企业更强的生机与活力。德云社的股东基本都是“自己人”,曾经大家筚路蓝缕、与子同袍,现在革命成功了,自身素质与专业修为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的声誉毫不珍惜,任取之,杂糅之,俨然不知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与企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久而久之,必然拖累于企业的发展。德云社的“桃花朵朵”事件再次证明了家族式管理是一把双刃剑,用妥了事半功倍,用偏了万劫不复,这也是对中国当下众多的靠血缘关系连接起来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改革打响了耳光、敲响了警钟。

最后,凡事物极则反,德云社尤是。德云社以传统文化加持启航,本应更深刻的去理解、弘扬传统文化,而今,却走向了传统文化的极端,走到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原曲协主席姜昆曾多次批评德云社,并将其定义为走向“三俗”的异类,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姜昆心胸狭隘、挟私报复,不能包容同行优秀者,而今天观之,姜昆的批评仍掷地有声、耳畔回响,德云社确实如同相声界的“齐天大圣”,将一众同行贬得体无完肤,但对相声文化秩序的破坏也是异常巨大的,“说学逗唱”四门学问,大家不再愿意躬身研究,都开始钻营取巧。德云社的于谦老师修身方面堪称楷模,他不仅保持了与德云社、郭德纲的恰当边界,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无论在相声表演方面,还是影视出境方面,都显得流畅自然,不饰雕琢,于无声处听惊雷,反观德云社的其他人员,尤其是新生代徒弟段层,打扮上油头粉面,表演上生硬失彩,生活上一塌糊涂,有些人学历低,美其名曰“读书无用论”,有些人文化低,专侍插科打诨、人身攻击。任何一种表演如若失去自己高高在上、人人为傲的专业度,变得过度的大众化、娱乐化、庸俗化,就如同人失去了生命,哪有精彩的明日可言。
德云社曾经带给大众很多欢乐,也让相声走向了更多的年轻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听众看到了德云社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欢乐价值才会为之点赞、买单,德云会也只有回归初心,不离传统文化的根本,谨慎用人,时刻反省,未来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