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人《王梵志诗二首》新解,用白话揭示人性弱点
诗二首
王梵志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初唐诗人王梵志是个怪人,他的诗也很怪。他的诗在唐初风靡一时,后来却被正统派打入冷宫,说他是“下里巴人”,不配写诗。其实,他的诗有些很有意思,很有文学价值。比如说,这两首诗(第一首出自敦煌卷子本《王梵志诗》卷第三,第二首出自费袞《梁谿漫志》卷十)就很有看头。
第一首诗是初唐诗人王梵志自己说自己的话,就像戏曲里的“道白”。他说他有个绝招,能让他在这个乱世里安然无恙。那就是不跟人争,不跟人斗。这种做法听起来很高尚,很有智慧,但是王梵志说得很俏皮,很滑稽。“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就是说,别人欺负他,他就忍着,忍到死也不去告状。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不是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同情呢?恐怕不是。初唐诗人王梵志可能只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小人物,被人看不起,被人踩在脚下。他用“百匹练”来形容自己的绝招,也许只是自欺欺人,或者是自嘲自讽。初唐诗人王梵志用这样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形象,让我们既觉得可怜又觉得可笑。
第二首诗也是初唐诗人王梵志说自己的话,但是画面更加生动。他把自己和两个人比较:一个骑大马的富贵人士,一个担柴的穷苦人民。初唐诗人王梵志骑着驴子,在中间。他看着骑大马的人,心里有点嫉妒(从“独”字可以感觉出来),但是当他看到担柴的人时,他又觉得自己还不错。这样的心态很典型,很普遍。

我们都会和别人比较自己的境遇,有时候觉得不公平,有时候觉得知足。初唐诗人王梵志用最后一句话把这种心态表达出来,“心下较些子”。这句话既简单又深刻,既平常又幽默。王梵志用这样的手法来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让我们既觉得亲切又觉得机智。

这两首诗都反映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让我们在笑的同时也有所思考。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正面的,认为王梵志是在劝人做好人,做和善的人,做知足的人。

另一种是反面的,认为王梵志是在嘲笑人的无能,无知,无志。我觉得后一种理解更有意思,更有深度。也许王梵志本来就是想写些劝世的诗,也许他对自己还有些自信和自爱。但是他没有用枯燥的道理来说教,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而他所用的形象又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从生活中观察和积累来的。这些形象既真实又典型,既具体又普遍。当王梵志只是把形象展示出来,不加评论时,这些形象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和灵活性。

当我们从一个新的、高的角度来看待它们时,就会发现它们包含了许多王梵志自己也许没有意识到的深刻的含义。王梵志这种刻画性格、揭示弱点、逗乐读者的幽默小品,比那些直接攻击、明显讽刺的作品更有魅力,更有艺术。